比特派app官方下载链接|汤洪波

作者: 比特派app官方下载链接
2024-03-14 03:52:01

汤洪波(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神舟十二、十七号航天员)_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神舟十二、十七号航天员)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汤洪波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7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汤洪波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神舟十二、十七号航天员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汤洪波(英文:Tang Hongbo [19]),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30],2023年10月,入选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20]。2021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 [22]。汤洪波为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也是首个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30]。截至2024年2月26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15天,成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39]中文名汤洪波外文名Tang Hongbo [19]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籍    贯湖南湘潭出生日期1975年10月性    别男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军    衔大校目录1人物履历2获任职务3演艺经历4飞行历程▪梦想飞行▪刻苦训练▪首次飞天▪再次飞天5荣誉表彰6个人生活▪勤奋吃苦▪家庭支持▪人物语录7人物评价8人物影响▪专题报告▪纪念邮品人物履历播报编辑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飞行学院 [18]。2010年5月,入选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2]。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1]。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1] [4]。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22]。2023年10月,入选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20]。获任职务播报编辑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 [22]。演艺经历播报编辑2024年2月3日,参加《2024湖南卫视芒果TV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在大空遥望故乡》。 [38]飞行历程播报编辑梦想飞行汤洪波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战斗机!”“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2009年,中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10年成功入选。“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31]刻苦训练2019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31]首次飞天汤洪波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3]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6]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7]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8]6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 [9]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成功。 [10]神舟十二号乘组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了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2021年7月4日,汤洪波首次漫步太空,他扶着舱壁,和空间站一起绕着地球快速飞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那一刻,汤洪波感到说不出的震撼。他专注于各项操作。进行舱外应急演练,汤洪波控制好身体姿态,小心翼翼地避开舱壁上的设备向前爬行。十几分钟后,他顺利爬回舱内,比地面模拟训练用时还短。 [30]2021年08月20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已成功出舱。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汤洪波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11]2021年8月21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9月3日将在空间站与香港青少年进行实时“天地对话”,并带领香港市民参观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问题。 [12]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即将启程返回。 [13]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1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15]2021年11月6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完成隔离恢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5] [16]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 [5]再次飞天神舟十二号任务结束后,汤洪波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不到一年,他入选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开始紧张地备战训练。这一次,汤洪波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位年轻搭档执行任务。 [30]2023年10月25日,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20]2023年10月25日11时,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21]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8时2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8时26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23-24]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成功。 [25-27]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七号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4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28]2023年11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轨后,开展了一系列航天医学实验,三名航天员密切协作,进行了下肢运动学测试实验,以研究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除了出差任务,神十七乘组的三名航天员还进行了载荷出舱工作,实验载荷通过梦天舱货物气闸舱的舱门进行自动出舱,展开相关空间暴露实验 [36]。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37]截至2024年2月26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15天,成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39]2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预计于4月底返回地面。 [40]2024年3月,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41]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江新林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上次出舱维修试验的基础上,此次出舱活动重点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消除了前期因太空微小颗粒撞击产生的影响,经评估分析,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正常。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还对空间站舱体状态进行了巡检。 [42]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 [29]荣誉表彰播报编辑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17]。个人生活播报编辑勤奋吃苦汤洪波的父亲是汤海秋,母亲是伍兰清。 [32]“农村人不勤快点哪行?”汤洪波的母亲伍兰清说,家里从小就对汤洪波兄弟俩严格要求,“他爸爸常挂在嘴边的是:‘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正是这样的严要求,使得汤洪波兄弟俩从小就很勤快、懂事,事情不做完不做好就不会放手,“当了飞行员后回家探亲,还帮家里插过田……”汤海秋特别有感触,“‘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特别恋家,还一直求上进!”“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汤海秋笑着说,“我们家的大人都能吃苦,孩子也一样!”他记得,“洪波伢子”十二三岁时就在学习间隙里帮家里锄草、扮禾、喂牛了,暑假期间有时还白天“双抢”晚上守夜轮轴转。汤海秋认为,正因为儿子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劳动锻炼,为他后来能够承受住艰苦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家庭支持汤洪波的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31]人物语录汤洪波说,航天员训练是艰苦的,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面对巨大挑战,他这样激励自己:“虽然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可以做最努力的。” [33]“从一个普通农家学子成长为一名飞行员、一名航天员,还能再次登上空间站,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了我圆梦的舞台。”汤洪波说。 [30]“一时做好一件事很简单,十年如一日很难。可当这件事成为你的梦想,漫长的日子也会充满动力。”在汤洪波的职业规划中,这次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出征,将是他飞天生涯的“中间站”。 [30]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说:“我们乘组扎实学理论、练操作、强技能,重点开展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训练,特别是进行了应急与故障处置训练。因为在太空飞行之中,其实危险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这么说,航天员即使睡着了也要睁着一只眼睛,要做到前一秒与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作为乘组的指令长,我感到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但是我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和乘组的胜杰、新林两位战友一起,圆满地完成好此次飞行任务,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厚望重托。” [34]汤洪波飞天返回人物评价播报编辑汤洪波和同龄人相比,不是特别冒尖,但性格沉稳,为人纯朴。不管遇到什么难事、急事,他都很淡定,从始至终不慌不忙。哪怕是当年通过招飞考试,汤洪波专程到高中班主任陈艳阳的住处来报喜,也是面带微笑慢慢诉说。 [32](高中班主任陈艳阳 评)在神舟十七号号乘组战友唐胜杰和江新林两位年轻搭档眼中,汤洪波在生活中非常幽默,工作中却异常严格,一直要求大家将细节做到极致。 [30](航天战友 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人物影响播报编辑专题报告2023年1月30日,虽然时间已过去1年7个月,但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在家乡湘潭所作的专题报告会上,与党员领导干部、驻潭部队官兵、退役军人等百余名代表再回忆曾经执行任务时的状况,讲述中国航天员群体追梦、逐梦、圆梦的奋斗历程时,仍是那么激动,那么骄傲,那么自豪。 [33]纪念邮品2021年6月17日,为纪念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经官方授权,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特别发行四款纪念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系列邮品,邮品中包括汤洪波等三名航天员形象。 [35]神州十二号纪念邮品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 新华网客户端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 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客户端

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我们的太空

86.9万

仅仅过了2年3个月,汤洪波将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七号乘组前往中国空间站。2023年10月25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汤洪波亮相酒泉发射场问天阁与媒体见面。从空间站任务的第1棒到第6棒,接力棒又重回汤洪波手中,他将成为中国首个间隔最短时间执行两次任务和首个最先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学子成长为一名飞行员、一名航天员,并能再上空间站,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了我圆梦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汤洪波深情地说。01湖南湘潭,一个英雄汇聚的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帅彭德怀、开国大将陈赓都从这里走向战场,走向胜利。汤洪波出生在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这些伟人的故事长大,心里面早早种下了一个英雄梦。这个梦伴随着他的年龄和见识增长,越发清晰而深刻。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飞行学院来招收飞行学员。能够穿上帅气的飞行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尽管在他就读的学校十几年才录取过一个,希望十分渺茫,但还是阻止不了他的决心。“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像英雄前辈们一样,做点我能做的事!”汤洪波心里的英雄梦终于可以落地发芽了。通过严格体检、考试、政审后,汤洪波顺利地被录取了。可是,一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学习后,还没适应北方生活的汤洪波就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他的体能成绩是班上垫底的。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挑战自己的极限。一年以后,他的体能成绩终于从垫底“跑”到了优秀。不仅如此,其他课程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汤洪波心里明白,自己虽然不是最聪明,但一定最努力。他有毅力,爱琢磨,一点点稳步提升成绩,直到出类拔萃。在第五飞行学院当飞行学员时,有一次,学院副院长到汤洪波所在团检查工作,团领导指定他进行飞行展示。满分5分,副院长给他评分4.9分。事后,队长问他:“45号(他的代号),副院长一向比较严格,没想到给你这么高的分,你咋做到的?”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谁能想到,业余时间,战友们在聊天说笑时,他在一边拿着飞机模型静静地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室友们都已进入梦乡,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大家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毕业分配时,为了获得更多的飞行机会,汤洪波放弃了内地,选择了位于西北大漠的第五飞行学院。02汤洪波进行水下训练 摄影:孔方舟2009年,我国开始第二批航天员招录选拔工作。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他向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后的一个晚上,汤洪波和妻子坐在大操场上纳凉。边疆的夜空清澈如水,皎洁的月光铺满大地,亮闪闪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泛着光芒。妻子指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说:“没准你以后就驾驶飞船在上面飞呢。”汤洪波仰头看着美丽的夜空,不禁心驰神往。经过多轮选拔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入选了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天空和太空只是一字之差,然而,要实现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却是个巨大的跨越。4年左右的时间,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又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对汤洪波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他难“啃”的“硬骨头”。他索性用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学不懂,他就硬抄下来加强记忆。模拟失重训练,曾是他一度迈不过去的心理坎。这项训练要求航天员穿着水下训练服持续在水下工作数个小时。服装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梆梆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不喜欢这种束缚感,平时连手表都不愿戴。一穿水下训练服时,他就觉得不适应,恨不得马上脱下来,总要反复穿脱几次。以至于每次训练前一晚上,他都会寝食难安。汤洪波心里暗暗叫苦,航天员要具备出舱活动的能力,连舱外服都穿不住,还谈什么上天呢?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后来的训练中,他让工作人员把服装温度尽量调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野外生存训练也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汤洪波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参加48小时沙漠救生训练,他和航天员杨利伟分到一组。当时赶上沙尘暴,他们顶着大风,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帐篷搭好。两人躺在帐篷里,嘴里不断地灌进沙子。就这样,挺了40多个小时。最后,按照任务安排,他们还要从沙漠里走出来。当天,地表温度达到40度,热辣辣的太阳烤得皮肤疼,水也不够喝,嘴干得都脱了皮。他们背着行囊,拄着拐杖,在沙漠里走一步退半步,一两个小时才走了5公里。各种训练一次次挑战汤洪波的极限。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中,他和其他两名参训人员被关在一个小小的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里,放了一张不给睡的床,期间还要完成高负荷工作。而他和另两位战友就这么挺过了72小时。“你的能量超过你的想象!经历过这种极限的考验之后,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在汤洪波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飞行头盔。每每看到它,就想起自己当飞行员期间弥足珍贵的经历,无论是当教员,或是进行科研试验,或是在海天巡航,都充满成就感。在进入航天员大队的10多年里,汤洪波无数次梦见自己曾经驾驶飞机的情形。他太渴望飞行了!他怀念在天空无拘无束飞行的感觉,怀念飞行带给他的价值感!“心里只要有希望,那就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梦想去努力。日拱一卒,终会梦想成真。”0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航天员汤洪波和他的同伴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进行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他们面对的是各种未知和挑战。这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为了这一刻,汤洪波足足准备了11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乘组进行天地通话。总书记的勉励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完成后续任务的坚定信心。汤洪波表示:“在浩瀚太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的至高荣耀,也是对我们的最大鞭策,我们感受到了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关怀、关注关爱,内心非常感动、自豪,充满力量。我们一定牢记期望嘱托,不辱新使命、不负新时代,永远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这三个月的太空生活中,神舟十二号乘组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凑。他们要将核心舱的各项设备迅速安装到位,生活环境布置好。每天一睁眼,全身就紧张起来。热上饭,迅速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经常晚上加班到半夜,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反复催促下才去休息,最长的一天工作了17小时。2021年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聂海胜舱内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这也是汤洪波首次真正走进太空,他仿佛置身于科幻片中的宇宙。太空是深不见底的黑,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地球母亲像一颗蓝白相间的水晶球静静地悬浮在其中。汤洪波扶着舱壁,和空间站一起绕着地球快速地飞,这种感觉真是说不出来的震撼!就像诗句中所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全然忘记紧张,在“曙光”指挥下,专注于各项操作。当由他进行舱外应急演练时,汤洪波控制好身体姿态,小心翼翼地进行爬行,避开舱壁上的设备,十多分钟后,顺利地从舱壁上爬回舱内,比地面模拟训练时用的时间还要短。在轨期间,神舟十二号乘组完成了两次空间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闲暇时光,汤洪波拍摄了很多太空美景的照片和视频,传回地球后,网友们给予了热烈回应。汤洪波的太空摄影作品在太空封闭狭小环境内生活久了,难免会觉得日子有点枯燥。“没有网络,没有人敲门,手机不会有‘叮咚’的消息提示音,甚至连一个小飞虫都没有。”汤洪波说。他便精心照料自己带上去的红薯,看着它发芽,长出绿叶,一天天发生变化,给舱内带来一丝生机。汤洪波也特别想念地球生活。只要有空,他就会趴在舷窗边,凝视地球。白天,地球表面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覆盖,上面还漂浮着大块的白云。金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原、褐色的山脉,美景目不暇接;夜晚,地球上的点点灯光连成片,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日子似乎有时在减速,有时在加速。当返回的日子进入倒计时,时间变得越发珍贵。“快返回地球前的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回到了北京航天城跟家人团聚。我想给他们展示下太空技能,翻个筋斗云,可一跳起来就落地上了,才发现已经失去‘特异功能’了,心里顿时有点失落。”9月17日,神舟十二号乘组结束为期92天的太空驻留生活。撤离空间站核心舱前,汤洪波又回到舱内转了一圈,回想起他们乘组三人在舱内挥汗如雨、忙忙碌碌,舱内的每个设备、每颗螺丝钉都见证了中国人进入空间站的全过程。“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回来。”他在心中依依不舍地默念着。04返回地面后,汤洪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从多年的隐姓埋名到一鸣惊人,走到哪里,汤洪波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鲜花、掌声和赞誉。但不管外界有多少关注和褒奖,汤洪波始终有清醒的认识:“载人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个航天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托举的飞天梦。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载人航天事业,属于所有航天人。”在这期间,汤洪波利用业余时间走进校园,结合自己飞天逐梦的亲身经历跟青少年们面对面交流,传递飞天梦想,播撒科学种子。有一次,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朋友送给他一个非常可爱的手工彩泥制品:一个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旁边还竖着一个小火箭。汤洪波非常感动,特意拍成照片保存在手机里。“要相信持续努力的力量,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汤洪波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在追梦路上不断奔跑。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全程序任务模拟训练 摄影:王夏阳汤洪波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不到一年,他便被选入神舟十七号任务乘组,进行紧张的任务备战训练。而这一次,汤洪波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名新航天驾驶员唐胜杰和江新林执行任务。汤洪波犹记备战神十二任务时,还安慰指令长聂海胜说:“你都上过两次天了,还有什么压力呢?”但是现在,他终于理解了指令长肩上的压力。“上次,我只要跟着指令长完成任务就行了,而我这一次带的是两位年轻的新同志,时间短,训练紧。”汤洪波说,不仅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完成好,还要确保整个乘组的工作完成好。要将两位战友安全地带上天,安全地返回地球。只有地面练扎实,到了太空才能干明白。汤洪波不厌其烦地给两位新战友分享飞行经验,事无巨细地讲解天地差异,手把手教技术。训练过程中,对乘组高标准严要求,补缺补漏,强化训练。特别是针对每项应急预案反复训练,要形成肌肉记忆,哪怕是在睡梦中警报响起,也要做到“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及时切换到高效应急处置状态。乘组三人同为飞行员出身,共同的经历让他们私底下有聊不完的话题,三人性格都很温和内敛,相处融洽。唐胜杰和江新林一致评价汤洪波在生活中是个非常幽默的人,经常活跃气氛,但在工作中非常严格,要求大家必须将细节做到极致。经历过一次太空飞行后,汤洪波的体会就是:人肯定是会犯错误的,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手册操作,要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比如说,你擦完嘴的纸巾,或者是吃完饭的餐具,都要放在规定位置,不然,就不知道漂到哪里,不仅是东西丢失了,还会带来风险。”汤洪波举例说。万一不能适应太空环境怎么办?新上去的设备不能够正常工作怎么办?第一次飞行前,对未知的太空环境难免有所担忧。为了化解两位年轻人对未知的焦虑,汤洪波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汤洪波进行植物培养训练 摄影:孔方舟汤洪波坚信乘组经过科学严密的训练后,天地一体,团结协作,一定能圆满完成出舱工作。此时,400公里之外的中国空间站已经从“一室一厅”扩充到“三室一厅”。汤洪波开玩笑地说:“地球生活还没呆够呢。”但他更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返回太空家园看看如今的新变化。而这次,不需要他再亲自装修新房了,那里已经有亲爱的队友们给他们布置好一切,等着与他们胜利会师。来源 | 我们的太空作者 | 占康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精彩推荐

新华网政企服务平台特邀入驻

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新媒体平台

“顶流”系列正能量短视频

暖视频:总有感动在身边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_腾讯新闻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_腾讯新闻

《人民日报》专访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全景回顾“太空出差”的梦幻之旅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340期】

从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到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空间站度过了3个月时光。对汤洪波而言,这是他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空间站中的生活是怎样的?首次太空之旅给他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今天,小太带你走近航天员汤洪波的这场梦幻之旅。

“我记得返回前,有一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回到地球,跟家人们团聚了。我想给他们展示下太空技能,翻个筋斗,可一跳起来就落地上了,才发现已经失去‘特异功能’了,心里顿时有点失落。”返回地面两个月后,汤洪波回想起太空生活,脸上满是怀念。

舱内的小物件仿佛都有一双翅膀,飞来飞去

时间回到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0号指挥员的倒计时,乘坐在神舟十二号飞船里的汤洪波凝神屏息,即将开启首次太空之旅。

“点火!”火箭伴随着橘红色的尾焰腾空而起。聂海胜和刘伯明特意将最靠近舷窗的“黄金观景座位”留给了汤洪波。火箭进入太空后,他急切地打开舷窗,立刻被美丽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幽静广袤的深空中,地球散发出淡蓝色的光,蓝色和白色的纹路交错相间,宁静柔和、神秘壮美,汤洪波被深深吸引。

约6.5小时后,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聂海胜打开通往核心舱的舱门,乘组3人"飘"进新“家”,成为第一批住客。已经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的他们顾不得劳累,马不停蹄地开始布置。可是初来乍到的汤洪波不像两位大哥那样迅速适应太空环境,一开始还能像鱼儿般自由徜徉,等到新鲜劲儿被眩晕感代替后,胃里一阵阵恶心,他不得不停止工作,赶紧钻到“卧室”躺下。

空间站的饭菜种类丰富,科研人员精心研制了120多种食品,分为主食、副食、即食、饮品、功能食品和调味品6类,食谱一周轮换一次。工艺上采用柔性高效杀菌技术,菜肴类副食的感官品质大为提高,尽力实现品种丰富、口感美味。在空间站里,唯一现做的食品是酸奶。把预制酸奶兑上水后,放入食品加热装置中,等待5小时就能获得新鲜可口的酸奶。

食谱设计既注重营养健康和任务需求,也兼顾航天员个人饮食偏好。汤洪波是湖南人,无辣不欢,他喜欢在白米饭上涂上一层辣椒酱,聂海胜爱吃红烩猪排和米糕,刘伯明爱吃红糖糍粑,粽子则是他们3人的共同爱好。

吃饭也是他们的开心时刻。他们盘腿悬空打坐,边聊边吃。不时有小块的食物从包装袋里“飞”出来,他们就会顺势表演空中接物。对汤洪波来说,舱内飘动的小物件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如梦幻一般,所有的物件仿佛都有了生命力,还长着一双翅膀,飞来飞去。有一次,汤洪波跟家人视频通话时,给儿子展示了苹果,一转身,苹果就不知到哪去了。3个人把舱里找了个遍,终于在一个机柜背后的角落里发现了它。汤洪波忍不住调侃,真是一只会躲猫猫的苹果。

太空如墨,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一度看呆了

提及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汤洪波终生难忘。未出舱前,汤洪波担心自己面对深邃的太空会觉得害怕。但真正走出舱外后,他全然忘记了紧张。经过了数百学时的出舱训练,身穿经过优化改造的第二代“飞天”舱外服,汤洪波能够很娴熟地进行各项操作。进行舱外应急演练时,他仅花了10多分钟,就“嗖嗖嗖”地快速从舱壁爬回舱内,比地面模拟训练时的速度还要快。

当汤洪波有空打量周围时,他感到自己所处的宇宙如科幻片中描绘的一样震撼,太空如墨,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汤洪波扶着舱壁,一度看呆了。

汤洪波还遇到过一件“糗事”。一次,舱外工作结束后,他往舱内搬运设备,不小心悬浮在了舱中间,上下左右都够不着。经过了十几分钟后,汤洪波才慢慢飘到舱体附近。

长期处在狭小环境里,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好在闲暇时,乘组可以随时给家人、同事打电话,收看工作人员定期给他们上传的新闻、影视片等内容。汤洪波拍的一组太空照片传回地球后火遍全网,引发网友的热烈回应,他将网友评论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汤洪波说:“在太空,他也很想念地球的生活,想念脚踏实地的感觉,想念亲人朋友。只要有空,他就会趴在窗边,凝望地球。”白天,地球表面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覆盖,上面还飘浮着大朵的白云,还能看到金色的沙漠、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原、褐色的山脉,像一颗透亮的水晶球;夜晚,点点灯光相连成片,地球就会变成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听到耳机里传来地面的鼓掌声,回家的感觉真好

3个月过去了,该回家了。

当地面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时,飞船开始在轨道上“刹车”。轨返分离时,飞船平稳下降。推返分离时,飞船逐渐进入大气层,加速度越来越大,由于大气阻力的原因,飞船开始晃动并急剧减速。汤洪波的失重感逐渐消失,他特意对着镜头,将飞行手册上的笔拿起来,一松手,笔就坠下去了。

当重力逐渐恢复后,汤洪波感到整个人往座椅上坠,他赶紧系紧安全带。

进入黑障区后,惊心动魄的时刻到来。快速飞行的飞船和大气剧烈摩擦,温度高达一两千摄氏度,将舷窗外烧得一片通红,在飞船内感到像坐在火球中一样。刘伯明开玩笑地说:“真金不怕火炼。”同时,飞船外表面的防烧蚀层在不断剥落,伴随着四处飞溅的火焰像无数颗流星划过。此时的飞船就像一颗小小的流星,向地球前进。

飞出黑障区,飞船速度逐渐减小,距离地面10公里时,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开伞过程虽然只有20多秒,但此时飞船剧烈晃动,如同被几股力量在空中拼命拉扯。

当伞彻底打开后,飞船停止晃动,平滑下落。汤洪波忍住胃里翻江倒海的感觉,这时,他听到耳机里传来地面的鼓掌声,表明飞船安全了,可以平稳落地了。乘组3人相视而笑,总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随着“咚”的一声巨响,飞船着陆了。他们终于安全落地了,见到祖国和亲人们了。“回家的感觉真好!”汤洪波说。

(本文刊于《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2日第15版)

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经济・科技--人民网

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经济・科技--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房产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地方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人事考试网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中国城市网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网>>经济・科技

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

2021年06月18日23:4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8日电 题: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

  占康、帅才

  46岁的航天员汤洪波终于迎来自己的出征时刻――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

  “战斗机!”

  “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

  “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10年成功入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19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

  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

  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一路走来,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

  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

  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责编:郝江震、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载人“龙”飞船:创新与风险并存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三大关键词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近期将立足空间站建设标注中国人探索未知的新高度中国航天太空影像技艺研讨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成都“辣妈”飞行员亮相国际女飞大会 梦想带孩子环球飞行滥用药物、飞行时自拍…驻日美军飞行员屡违规长时间太空飞行 会影响大脑结构与功能史上首次!航天服备好,“全女性太空行走”来了离绕月更近一步?“星际飞船”或测试首次轨道飞行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1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2恒大集团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战略合作签约…3白银景泰“5・22”事件联合调查组专家…4“华龙一号”: 打响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5百舸争流 全球竞相研发第二代新冠疫苗6控源头、抓生产、盯上市……七部门联合启…7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 联…8国资委加强央企融资租赁业务管理 要求回…9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神舟十二号载人…10业界共议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加强顶…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英雄航天员”汤洪波讲述奋斗历程,这些细节令人动容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天员”汤洪波讲述奋斗历程,这些细节令人动容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英雄航天员”汤洪波讲述奋斗历程,这些细节令人动容2023-01-31 00:18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推荐阅读发扬航天精神 全力拼经济 湘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扩大)学习报告会- 全文1142字 阅读约3分钟 -“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英雄航天员”汤洪波专题报告会侧记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升空。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汤洪波等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7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汤洪波作专题辅导报告。(记者 方阳 摄) 2023年1月30日,虽然时间已过去一年七个月,但“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在家乡湘潭所作的专题报告会上,与党员领导干部、驻潭部队官兵、退役军人等百余名代表再回忆曾经执行任务时的状况,讲述中国航天员群体追梦、逐梦、圆梦的奋斗历程时,仍是那么激动,那么骄傲,那么自豪。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汤洪波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资料图) 1995年入选飞行员;2010年入选航天员。从天空到太空,一字之差,但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除了要有坚强的体魄,还要完成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和训练。汤洪波说,航天员训练是艰苦的,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面对巨大挑战,他这样激励自己,“虽然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可以做最努力的。” 在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中,要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各种工作,全程与外界隔绝。在野外生存训练中,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生存技能克服种种困难。“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汤洪波说,10年的坚持,无数的汗水,静静的等待,是因为有航天梦在支撑。 时光不负有心人。历经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航天员汤洪波与战友一起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入驻我国自主的空间站,圆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汤洪波回忆说,他们在任务期间,进行了两次空间出舱活动,每次出舱时间都长达六七个小时;三个月期间,要完成安装实验设备等很多、很重的任务。虽然有压力,但他更有信心。他相信航天科技人员和自己的能力,也给自己定下了“零差错”完成任务的目标。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汤洪波说,目前,通过四个乘组接续奋斗,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未来可期。 在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会上,为汤洪波,为中国航天人坚定理想信念、奋勇追梦前行的掌声一次次响起。原标题:《“英雄航天员”汤洪波讲述奋斗历程,这些细节令人动容》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1收藏我要举报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

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_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_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邮箱

English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研制进展

关于工程

工程简介

系统组成

组织管理

工程文化

知识产权

官方公告

中国空间站轨道参数

飞行任务

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

航天技术试验

航天医学实验

航天育种搭载实验

国际合作

环球视野

专题报道

新闻发布会

学术大会

标准

新闻专题

科普教育

天宫课堂

科普活动

太空课堂

航天知识

多媒体

天宫TV

视频

图片

出版物

版权说明

互动交流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

网站寄语

留言精选

在线留言

直播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关于工程

官方公告

飞行任务

空间科学

国际合作

环球视野

专题报道

科普教育

多媒体

互动交流

联系我们

首页 > 航天员 > 航天员动态

航天员汤洪波:飞行追梦人

发布日期: 2021-06-19

信息来源: 新华社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46岁的航天员汤洪波终于迎来自己的出征时刻——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

 

  “战斗机!”

 

  “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

 

  “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10年成功入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19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

 

  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

 

  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一路走来,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

 

  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

 

  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责任编辑:刘泽康)

友情链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

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欧洲航天局官网(ESA)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版权所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主办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7467号-1

载人航天官方微信 载人航天小喇叭

汤洪波:刚回地球,又要出差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刚回地球,又要出差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汤洪波:刚回地球,又要出差2023-10-25 19:0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瞄准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25日11时,神十七乘组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不论是再度飞天的汤洪波还是“新人”唐胜杰、江新林,都已经对这趟旅程迫不及待了。两年时间再度飞天重返天宫第一人这次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里,汤洪波的名字最为公众所熟知。1975年,他出生于湖南湘潭,从小就向往蓝天,1995年,他如愿考入空军第五飞行学院,毕业后来到新疆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2010年5月,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的一员,也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曾入选神舟十一号备份乘组。而真正实现飞天梦是在2021年6月。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入驻太空家园伊始,汤洪波每天都忙碌而充实。“那一段时间每天一起床就是想着赶紧把饭热上,然后我第一件事干什么?第二件事干什么?然后我们今天上午要干哪些工作?下午要干哪些工作?就是一天到晚都是在工作,然后最长的一天工作了17个小时。而且你需要高度集中你自己的注意力、精力,一点都不能出错。”从默默无闻到举国关注,从太空回来,汤洪波变成了公众人物,但他依旧保持平常心,“其实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并不会因为一次飞行而有太多改变,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从事载人航天事业。”2021年7月4日,我国实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漫步。这次出舱结束之后,喜欢摄影的汤洪波,用相机记录下了空间站组合体过境祖国上空的景象。汤洪波给那次飞行打了100分满分,“我很满意,对那一次太空飞行。因为毕竟是从无到有,中国人第一次进驻自己的太空家园。”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汤洪波完成约6个月的身体状态恢复后,转入正常的工作和训练状态,参与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选拔。经过评定,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从乘组选定到执行飞行任务,汤洪波胸有成竹。飞行前,他在朋友圈页面写下“做难事必有所得”。如今再度出征,对他来说既是一次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回家之旅。“我现在是要回到太空去了,要回到太空的那个家,那个探索宇宙的起点,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那里充满了期待。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未知,应该也是一次很美妙、很浪漫的太空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次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中有两个新面孔。其中,唐胜杰出生于1989年,只有34岁,是乘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唐胜杰过去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飞过6种机型,进入航天员队伍后,经过严格的训练,已经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细致、稳重、温和,是他最大的特质,对于即将开始的太空之旅,唐胜杰也是充满期待。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飞行员,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唐胜杰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身份转变后,面临着严格的训练和考核,肩上还背负着执行国家任务的使命,两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入选了神舟十七号乘组。厚积薄发,对于即将到来的6个月的太空之旅,唐胜杰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觉得通过前期我们的一些准备工作,在我们指令长的带领之下,体能的训练还有专业技术的训练,还有模拟器的训练等方面的一些准备,我觉得现在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有技术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有信心去完成即将到来的这种飞行任务,其实说实话我现在有点迫不及待去执行任务。”坦克→战机→神十七“贝塔”变“舒克”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中的另一位新人,是1988年出生的江新林。在入选第三批航天员之前,他曾经开过坦克、驾驶过战机,这次,他的目的地是中国空间站。今年35岁的江新林出生在河南开封,回顾自己成长为一名航天员的过程,江新林直言自己是幸运的。“从我自己本身来讲,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确实是赶上了好的时代。”2006年,江新林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员。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空军招飞,从开坦克的“贝塔”成为了开飞机的“舒克”。第一次驾驶战机飞越云端的经历,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带飞的过程中就感觉到,一冲过云层,看到云上那种广袤的云非常平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胸一下子就特别开阔那种感觉,就是天高任鸟飞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而且阳光一照,给我的感觉特别震撼。”飞行生涯10年间,江新林共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他接到了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消息,通过层层筛选后,江新林开始接受航天员的“魔鬼训练”:所有的学习和训练科目都要考核,事事要考、时时要考,学习压力很大。不同的身份,将为他带来不同的体验,江新林表示,开坦克可以体验到厚重感,开飞机可以感受到推背感,对于即将到来的6个月飞行任务,自己会好好地去体会失重的感觉。“非常期待,得感受一下这个太空失重这种乐趣了,还有在太空俯瞰我们美丽的星球,找一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这种感觉肯定是非常期待。最期待的其实还是能够顺顺利利完成任务,把任务做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瞄准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本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预祝一切顺利航天英雄平安归来!原标题:《汤洪波:刚回地球,又要出差》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1收藏我要举报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

航天员汤洪波简历-新华网

航天员汤洪波简历-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10/ 25 11:06:52

来源:新华社微博

航天员汤洪波简历

字体:

分享到:

航天员汤洪波简历

2023-10-25 11:06:52

来源:

新华社微博

  汤洪波,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99211129936871

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新华网

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10/ 25 09:11:54

来源:新华社微博

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

字体:

分享到:

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

2023-10-25 09:11:54

来源:

新华社微博

  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又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汤洪波也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记者:李国利 刘艺 米思源)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936513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新华网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0/ 25 20:24:07

来源:新华社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字体:

分享到: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2023-10-25 20:24:07

来源:

新华社

2021年9月16日

神舟十二号乘组撤离空间站核心舱前

汤洪波暗自发誓

“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回来”

仅仅2年零1个月后

汤洪波的誓言成真

这一次,汤洪波将作为指令长

带领神舟十七号乘组出征太空

从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到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

汤洪波成为首个重返“天宫”的航天员

同时也创下了我国航天员执行两次任务

间隔时间最短的新纪录

“70后”的汤洪波

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山村

1995年,他考上军校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2010年,他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

却是巨大的跨越

2021年6月17日

汤洪波和聂海胜、刘伯明

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

这是他的首次太空飞行

如今

中国人首次飞天20年后的又一个金秋

汤洪波的第二次飞天之旅也即将开始

预祝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记者:李国利 何强 占康 黄一宸 刘艺 李秉宣 谭慧婷 张超帆

终审:陈知春 周年钧

视频制作:曾学真

编辑:胡碧霞 邬金夫 杨崧 韩金洋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新华全媒头条丨国际社会瞩望“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

新华解码丨透视我国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的深意

新华全媒+丨无障碍环境温暖亚残运会赛场内外

思客丨小县城里藏着“大生意”,这里生机盎然!

文旅新探丨这些石窟,等你去看

追光丨当全国大赛“遇见”孔子和科举

新华每日电讯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低碳转型升级观察

瞰新疆丨翱翔吧!克孜勒苏

守护“雨林歌王”

融媒集萃

中国“汽车城”克服疫情冲击抢占发展先机

卫星影像:2022,变局中的世界

2022,敬平凡又不凡的每一天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993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