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pocket最新版|qbz

作者: tokenpocket最新版
2024-03-07 20:44:30

国内的QBZ95和QBZ03有什么区别? - 知乎

国内的QBZ95和QBZ03有什么区别?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国内的QBZ95和QBZ03有什么区别?知乎用户XKtjGpQBZ95,Q是轻武器,B是步枪,Z是自动,都是中文拼音第一个字母所组成 ,95是1995年定型,全称5.8毫米95式自动步枪。此枪大名鼎鼎,外界第一次一睹芳容,是1999年7月1日,为驻港部队战士所携带,可谓威风凛凛,见证了英军撤离香港的历史性时刻。95式步枪,采用了新颖的无托结构,全强尺寸短,分量轻,外观漂亮,动作可靠,射击精度高,弹丸杀伤力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针对95服役后,部队反映的瞄准基线高、射击时烟雾大、无空仓挂机结构等缺陷,国内军工在其改型,即95-1式自动步枪上,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改进,并取消了小握把,以方便枪挂榴弹,技战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QBZ03,其字母拼音与95相同,03是2003年定型,全称5.8毫米03式自动步枪,采用了传统的折叠枪托,持枪包括抵肩射击,让射手感到更舒适。95式步枪,自装备部队,迄今为止,依然有许多战士不习惯弹匣在握把后的枪械,抵肩射击总感到别扭,没有传统有托枪舒适。和95式一样,03式也是5.8毫米口径,30发容弹匣可以通用,国内装备03式,事实上是对传统有托枪的回归。当初,研发95式时,就提出要脱离苏式风格,装备驻港部队,对无托结构,军方有不同意见,但95式必须要在香港回归时使用,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内涵。95式装备部队后,也就不难理解,又上马了传统的有托03式步枪,这是双保险的结构,倘若无托结构不行,还有传统折叠有托枪。因此,95式和03式,一把无托结构,另外一把采用传统的折叠枪托,貌似大相径庭,实际上却是两把相辅相成的枪械,共同组成了国内军队的制式步枪。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编辑于 2018-08-09 09:23枪械​赞同 14​​5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国产QBZ-19X系列新一代自动步枪家族详解(枪迷们不得不看的深度解析长文) - 知乎

国产QBZ-19X系列新一代自动步枪家族详解(枪迷们不得不看的深度解析长文) - 知乎首发于兵工科技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国产QBZ-19X系列新一代自动步枪家族详解(枪迷们不得不看的深度解析长文)汉卿作为近几年国内轻武器的“顶流”,QBZ-19X系列自动步枪家族(QBZ-191/QBZ-192/QBU-191)的每一次亮相都吸引着广大轻武器迷得关注。去年的珠海航展室内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军迷可以“沉浸式”体验把玩国产新一代19X枪族和其他新锐轻武器。而近期网络上曝光的兵器工业208所关于19X系列步枪的专利申请图,更是给我们揭开了19X系列步枪精妙的内部构造,笔者现就根据这些公开专利资料进行浅析,不足之处还望读者多多见谅。191系列枪械(网友制图)枪族总体外观QBZ-19X系列步枪一改95式枪族的无托化布局,重新回归了常规的有托布局,作为步枪有两种枪管长度(分别为QBZ-192的320毫米左右和QBZ-191的420毫米左右),还有一种是QBU-191的精确射手型号(枪管长度500毫米左右)。弹匣既可以通用95-1式步枪的弹匣,也可以使用新研制的,带侧方观察窗的新塑料弹匣,近期还曝光了一种磨砂透明弹匣列装部队。整体采用上下机匣结构,上下机匣均为金属结构。护手、弹匣、握把、枪托采用工程塑料,枪顶部设有全通的皮卡汀尼导轨,QBU-191精确射手型护木为8方向MLOK接口,方便安装各类瞄准具和辅助配件。总体而言,新一代步枪家族相比我军以往列装的轻武器,外观紧凑美观,人机功效显著提升,确实是我军轻武器史上一个较大的飞跃。结构详解QBZ-19X系列步枪依旧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导气式自动原理,活塞短行程自动方式,枪机回转闭锁。以上均是国际轻武器界的主流设计,导气式自动原理相比管退式、半自由枪机式等其他步枪自动原理,在射速、精度和结构简单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平衡。短行程活塞相比气吹式可靠性要高很多,相比长行程活塞,运动部件质量小,有助于降低连发射击时的枪械抖动。枪机回转闭锁紧密可靠,与偏移式闭锁等方式相比,开锁闭锁过程中各运动部件始终沿着枪管轴线前后旋转运动,也有助于提升射击的精度。QBZ-191步枪和QBZ-192短步枪均采用了类似95式自动步枪的喇叭型鸟笼式消焰器,这种消焰器长期在国产自动步枪上应用,效果得到了时间的检验,还在最前端开了几个豁口,做成攻击头,方便使用枪口来执行一些类似破窗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QBU-191精确射手步枪的枪口装置,是一个实心的圆柱体,没有喇叭鸟笼消焰器,笔者猜测是因为19X系列步枪主要使用了新的DBP191系列弹药,新的弹药为了适应192短步枪的枪管长度,发射药配方得到改进,燃烧速度进一步加快,而QBU-191的枪管长度已经基本可以让新的弹药发射药充分燃烧,枪口焰已经很轻微,所以不需要专门设计消焰器,没有了消焰器理论上还可以增加射击的精度,从膛口来看,膛线部分还做了打磨向内收口,避免磕碰损坏膛线,破坏子弹出膛瞬间的一致性,从这两点看,QBU-191的枪口装置设计更符合精确射手步枪的定位。从之前曝光的一个QBZ-19X系列步枪的透视图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有趣的细节:首先,19X系列步枪的导气活塞比较长,中间还有活塞簧来使导气活塞每次自动循环后完成复位,活塞后侧有止动限位环,来限制活塞向后推动枪机框的最大位移量。此外,导气装置和95式步枪类似,分为三个档位,一个小导气孔(正常情况下射击使用,同时也可以适配消声器),一个大导气孔(枪械来不及保养、泥沙等异物较多或天气极度严寒情况下使用),一个导气关闭位置(用于发射枪口枪榴弹),导气调节装置设置成一个圆环状,便于长时间连续射击后在枪管过热的情况下用子弹弹壳颈部插入调节孔提起调节装置进行调节。但是说的这些只是从外观上就能看出的表面文章,真正的细节设计更是超乎想象。从专利图来看,191和192两型自动步枪的导气装置采用了新颖的双导气室设计,弹头经过枪管导气孔时,高温高压燃气首先进入前方第一膨胀室,而后顺着第一膨胀导气室底部的管道进入后方做功导气室,推动活塞进行后退,将能量传导给自动机。这个结构在当今自动步枪设计中比较少见,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大大平顺了整个导气系统的内部压力增长速度,对枪管导气孔及调节器导气孔是很好的保护,可以大幅度提升零部件使用寿命。此外,大小双导气孔配合双导气室的设计还可以让枪械后座更加“柔和”,减小枪机框撞击枪械尾部的力量。根据专利图,目前有2种导气设计分别对应单枪管导气孔(下图)和双枪管导气孔(上图),蓝色为导气调节装置,绿色为活塞,红色为发射药燃气图为组装完成后示意图,注意导气调节装置下方的导气管,正是它将膨胀气室的燃气通过调节装置气孔导入活塞做功气室图为导气调节装置,311对应大导气孔,312为小导气孔,33为膨胀气室另外,根据目前的专利图,我们看到了两种结构,其重点区别在于枪管上开孔数目的不同,一种结构是单枪管导气孔,只倾斜对向第一膨胀气室导气;另外一种是枪管开2个导气孔,一个倾斜导气孔对准膨胀气室,一个垂直导气孔对向做功气室。采取单导气孔的优势刚才已经说过了,那么为何会有第二种双导气孔设计呢?首先,在弹头经过后方垂直导气孔时燃气进入两个导气室达到稀释导气压力的目的,而后在经过前方斜导气孔后,两个气孔同时导气增加导气压力推动活塞。个人猜测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兼容老式的DBP95式或DBP10式5.8毫米弹药,这类弹药发射药燃烧速度较慢,需要更多的导气量来推动活塞做功,目前尚不知道19X究竟采用了哪一种设计,但是双导气室的设计无疑是国内轻武器设计的一大十分有意义的创新。QBZ-191/192自动步枪的准星采用了国际主流的可折叠设计,同时根据专利图,我们可以看到准星通过一个回转轴连接到准星座上,小巧的准星座里设计了定位机构,在准星下方有弹簧卡笋配合准星底部卡槽进行固定,不仅如此,准星右侧下方还有一个定位孔,配合弹簧销的伸出部分完成对展开状态的进一步紧固。操作时只需要按下准星座侧方的弹簧销,就可以解锁上述两个定位设计进行折叠展开,避免了安装瞄准镜后遮挡瞄准镜光路的问题,巧妙的设计还最大限度避免了准星晃动。说完准星顺便说一说照门,19X系列步枪的机械瞄准具后照门也采用了可以折叠的设计,同时采用了类似88式狙击步枪那样的觇孔设计,不同距离对应不同觇孔,集成在一个圆盘上,打什么距离就把对应的觇孔转到上部中央,照门底座有类似95-1步枪照门的左右调节钮,可以用一字螺丝刀调节,而调整高低修正则是用校枪工具拧动准星,这一点也和95-1步枪类似。值得一说的是,19X系列步枪机械瞄准具已经没有了夜光点,说明我军已经将机械瞄准具降级为备用瞄准具,用各类瞄准镜作为主战瞄准具,这是理念的一大进步。图中红色8为准星限位弹簧卡笋,配合准星下方21b槽位完成限位红色部位就是弹簧销,结构4配合准星下开孔进一步完成准星展开状态定位说完了准星,我们看一看准星是如何固定在枪管上的,根据专利图,我们发现是由一个之前被很多人误解为“金属衬套”的金属箍进行固定的,这个金属箍负责安装准星并将其固定在枪管上,同时也负责和塑料护木进行连接定位。在191和192型步枪上,导气装置的上方有一个突台,这个突台上部宽一些,下部窄,中间倾斜收缩,而金属箍正好有一个和突台配合的卡扣,从前方套进去后,用右侧的一个螺钉旋紧完成固定。这个螺钉在拆卸时也有防丢失设计,有一个弹簧卡销可以对其进行限位,要完全拔出螺钉需要用专业工具顶进卡销,才能顺利拔出螺钉。与护木固定则主要依靠紧固螺钉下方的每侧两个螺钉孔以及金属箍最下方的螺钉孔。这个金属箍设计只见于191和192两款自动步枪上,QBU-191精确射手步枪则采用了不同的设计,其护木固定是依靠护木尾部和机匣进行固定,机械准星直接固定在护木上,这种设计让枪管浮置,不予机匣外其他部件接触,最大程度保持震动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远距离射击精度。左图中红色部分展现的是金属箍内部下方凹槽和枪管导气装置上方凸台的配合护木的上方为全通的皮卡汀尼导轨,为了保持和上机匣导轨在一条直线上,护木上导轨后端设计了“凸”型槽,和上机匣导轨前端的“凹”型槽啮合,构成全通导轨,便于安装各类战术附件。护木侧方前端有两个小导轨片的接口,安装以后可以加挂激光瞄准器,战术手电等附件。护木下安装可以安装各类前握把,之前阅兵方队所持枪型的垂直握把上还有一些功能按键,据新闻透露,这些按键应该是用于操作单兵信息系统的,可见新步枪设计之初已经把枪械作为平台来融入信息系统,理念着实进步了不少。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一体化上机匣成为一股小潮流,即上机匣和护木类似SCAR或CZ805/806那样是一个整体,整体分体两种结构各有优劣,护木部位由于基本不受自动机运动的冲击,可以采用塑料等轻便的材料与机匣分开,但是前段和后段导轨不在一条严格的直线上,串联一些瞄准具时可能光路的一致性会受到影响。一体式的上机匣虽然采用铝合金材料,但重量方面无论如何也不会轻过塑料,一体化设计的好处在于上导轨可以从头到尾保持一致性,而且金属导轨的耐磨性比塑料要好一些。19X系列步枪采用了上下机匣结构,笔者认为这种结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维护保养枪支或通常分解排除故障后,不用重新对瞄准具进行校准。通过更换上下机匣还能改变步枪的形态、自动方式、甚至弹药种类,而且每个士兵也有自己习惯的扳机力及扳机行程,上下机匣结构只要调整好下机匣的扳机组件,就可以通过更换上机匣的方式在标准型、近战短枪管型和精确射手型之间切换,而不必重新适应扳机手感。19X系列步枪的扳机弧度很小,接近一些国外的竞赛步枪,越直的扳机手指在向后扣发的过程中越不容易产生位移,扳机簧给手指的力反馈也越线性,实际上增加了扣发的稳定性,对提升精度有间接帮助,而且笔者现场体验19X系列步枪的扳机行程也很适中,对单发速射有利,是十分出色的扳机组件。浅蓝色为快慢机,深蓝色为击锤,绿色为扳机和击发阻铁,红色为连发阻铁和枪击不到位阻铁,紫色为单发阻铁图为扳机组件全貌说到扳机组件,我们顺便向内向上看看保险快慢机结构,这方面还是可以从曝光的内部结构专利图来窥得一二,扳机组件整体原理基本和AK系列步枪发射机保持一致,旋转角度90度左右,极大方便了射手主手大拇指操作,同时双侧快慢机也给左撇子射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至于内部结构,19X系列步枪也是通过快慢机轴旋转来控制单发/连发击锤阻铁,当步枪设定为“1”单发时,扣下扳机,扳机前端阻铁释放击锤击打击针,击针撞击枪弹底火击发,而后武器开始后座,枪机框后退压下击锤,此时连发阻铁顶住击锤,直到完成一个自动循环,连发阻铁解除,单发阻铁勾住击锤,射手松开扳机后,击锤上抬,但是被击发阻铁勾住定位,只有射手再次扣扳机才能击发下一发枪弹;连发射击时,快慢机设定到“2”位置,快慢机转轴将单发阻铁压住,武器射击时,前段过程类似单发,在武器后座开始后,击锤被后座枪机框压下,此时由连发阻铁顶住击锤,单发阻铁不发挥作用,枪机复进到位向前解放连发阻铁,进而直接释放击锤继续击发,所以扳机如果一直扣住,武器将一直进行射击循环。AK系列的扳机组件应用了70余年,被无数实战证明其优秀性,很多武器也竞相模仿其扳机组的设计,但是优秀的前提下依旧有一些小瑕疵。首先是扳机组纵向长度还是偏长,而后是扣扳机时不得操纵快慢机,最后一点则是击锤在单发状态松开扳机时会撞击扳机,“弹手指”的感觉明显。19X系列扳机组发射机是继承了AK的基本设计,但是基本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整个扳机组件系统尺寸大为缩小,击锤长度、击锤于扳机轴的距离、扳机轴到快慢机轴的距离、连发阻铁轴和击锤轴之间距离均得到缩小,整体尺寸就积少成多得到进一步精简。从实际操作来看,19X系列步枪的快慢机和扳机操作也互不影响,可以有效减少扳机组故障率。击锤与击发阻铁相挂在扳机组右侧,击锤后部下方有一个凸起,这个凸起在单发射松开扳机的过程中可以让击锤倾斜地先和扳机接触,进而将直接打向击发阻铁的力进行缓冲分解,有效缓解“弹手指”的问题。除此之外,19X系列步枪的扳机组还创新设计了快慢机分解钮,在扳机组尾部,只需要按下分解钮,分解钮上的凸起就会从左侧快慢机下脱离,之后左侧快慢机就可以抽离,右侧快慢机将把手旋转至前方就可以抽离,进而整个扳机组就可以从下机匣取出,扳机组的设计再一次彰显了我国设计师“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匠心独运。图为快慢机分解状态箭头所示就是扳机组件分解钮卡笋,按下就可以分解快慢机看完了下机匣里最重要的扳机组件,我们视线向上,看一看亮点满满的枪机组件。19X系列的枪机组件和HK-416等活塞AR自动步枪很类似,但也只是大致原理和外形类似,19X系列枪机独特的细节设计要远多于HK-416。首先看枪机,枪机采用了独特的4闭锁凸笋3度闭锁面旋转角结构,而没有采用AR系列的7个平闭锁凸笋,4个闭锁凸笋更容易加工,同时均匀分布的偶数个凸笋也解决了7凸笋靠近抽壳钩附近的凸笋在射击时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螺旋闭锁面的设计也发扬自AK,这种设计在闭锁初期有较大匡量,枪机转动阻力小,越接近闭锁完成,枪机与枪管节套的闭锁咬合越紧密。19X系列步枪的枪机抽壳钩固定在枪机右上方,通过一根竖向轴与枪机连接,抽壳钩尾部有两个倾斜弹簧支撑,这个设计又是一大亮点。两个弹簧给抽壳钩施加的力被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分力,分别限制抽壳钩横向和纵向位移,提升抽壳钩抱住子弹底缘的力和距离的一致性。抽壳钩专利图,2号为抽壳钩体,4、5为倾斜布置的弹簧说完了抽壳钩,我们再看看枪机内部的击针,击针和AR-15系列类似,采用全浮动式,没有弹簧限位,这点和HK-416有击针簧的设计不一样。这里着重要讲的是我国独创的设计——击针限位销。传统AR系列步枪的击针限位销就是一个头部有弹性的小销子,结构极其简单,但是在经过多次拆卸装配后,其固定能力会一步步减弱,存在脱出的隐患。而我国设计师设计了“L”型击针限位销,从枪机框左侧插入限位销后,转动限位销使枪机框上的定位销插入击针限位销头部的圆形缺口,拆卸时只需要用子弹或者其他工具顶住定位销即可旋转击针限位销并取出,有效解决了AR系列步枪击针限位销存在的疲劳形变隐患。下图就是击针限位销示意图,旋转红色部分使这部分的圆形缺口对准绿色限位销就可完成锁定,对应上图5,6,7三个部分最后看看枪机组件的另一大亮点,枪机框与枪机的配合关系。传统AR步枪和HK416等改进型活塞AR步枪都没有对枪机和枪机框的配合设计上多下笔墨,枪机框上的枪机导槽在牵引枪机导柱复进的时候,由于和导柱接触的导槽是个斜面,会给导柱一个斜向的力,这个力一方面推动枪机复进,一方面向一侧按压导柱使枪机有旋转趋势,这就导致枪机和导轨磨损加剧,也就是“楔紧”,恶劣条件下可能造成复进闭锁不到位。AK系列步枪则使用了平面带动解决这个问题,导槽前方推动导柱的部位和导柱被推动的部位设计成一个小平面,只施加纵向力推动枪机前进,而不施加导致枪机旋转的侧向力。19X系列步枪则另辟蹊径,导柱顶部开限位槽,配合枪机框上的止转卡笋完成对复进过程中枪机的止转。具体工作过程为:在枪械闭锁待发时,止转卡笋固定轴后部被上机匣顶部的金属块顶住,卡笋固定轴前方在枪机导柱上方,不对枪机导柱进行锁止;枪弹击发后,活塞推动枪机框开始后座,枪机框导槽带动枪机导柱进而带动枪机进行旋转开锁,开锁完成后枪机随着枪机框一起后座,止转卡笋后退到金属块后方,止转卡笋固定轴后方被弹簧顶起,前方就会低下头去,从而插进枪机导柱顶部的开口,完成对枪机的旋转限制;随着枪机后座到位开始复进,止转卡笋在经过机匣顶部金属块时尾部再次被压下,解脱对枪机导柱的限制,使得枪机可以自由旋转,这套机构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AR系列步枪的“楔紧”问题,也算是我们的又一大创新。另外枪机框导槽的后侧有比较长的笔直段,这个设计可以延迟开锁速度以应对更高的膛压,让射击过程中后坐力更小。图为上机匣顶部金属块位置示意红色即为止转卡笋,蓝色就是枪击导柱,图中状态是两者咬合锁止状态拉机柄在抛壳口下方,采用了随动设计,便于排除卡壳和复进不到位等常见故障,但并没有和快慢机一样采用先进的左右均可操作设计,显得相对保守了一点。新步枪拥有空仓挂机功能,并在枪身左侧设置了和AR系列类似的空仓挂机解脱按钮,在换弹后,只需用左手按下解脱钮遍能使枪机复位、子弹上膛,相比以往的国产步枪,人机功效提升了一个大台阶。19X系列不仅有设计了余弹观察孔的弹匣,近期还曝光了全新的磨砂透明弹匣,可见我国工程塑料加工实力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透明弹匣强度已经能满足实战要求。弹匣固定方式依旧采用“前挂后卡”式,弹匣卡笋的细节设计也十分考究,卡笋右侧专门扩展出了一部分面积,便于射手右手食指在射击完毕后直接前伸顶开卡笋使弹匣脱落。这一设计十分讨巧,但结合95-1式步枪的弹匣释放情况来看,在恶劣环境如沙尘等条件下,卡笋按下之后弹匣经常无法自行脱落,所以换弹时可能还需要用新弹匣或大拇指向前敲击旧弹匣,流畅性会稍有下降。19X系列步枪的枪托是我国轻武器史上第一支可以调节长度的制式自动步枪枪托,调节按钮位于塑料枪托后面的孔位内,根据曝光的透视图,共有5个不同长度可供士兵调节,总可调长度在8-10厘米左右。不同的长度可以让不同身高臂展的士兵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踞枪状态,再次为新步枪的人机功效点赞。不过如果能再进一步增加可调节的贴腮板的话,人机功效将会更加趋于完美。19X系列步枪的机匣十分紧凑,长度较以往的81式、03式自动步枪明显缩短,采用了类似于AR步枪的复进簧及缓冲筒置于枪托内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缩短战斗状态下的步枪全长。在后座过程中,枪机框可以延伸进枪托内管,行程实际上更长了,最终撞击点离射手肩部更近,加上枪管轴线、枪机、枪机框、复进簧、缓冲筒及枪托都在低于肩膀的一条直线上,对于后坐力的缓冲抵消和抑制枪口上跳也大有裨益。枪托示意图,可以看到5个档位,解脱限位钮在枪托开孔中,向上按下就可以前后移动枪托QBZ-191/192步枪标配QMK171型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倍,看结构应该是和ACOG瞄准镜类似的收集外光源照明的瞄准具。将瞄准镜作为主要瞄准具是我国轻武器理念的一大进步,毕竟先进瞄准具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大家可以通过射击游戏中使用机械瞄具和配备倍镜的不同来直观感受。最后一个亮点就是在一次央视采访中暴露的射弹计数器,目前资料比较有限,笔者猜测这个射弹计数器模块安装到枪械上后,可以不用外部电源,每次枪械发射后产生的震动可以让计数器内部生成电反应,类似我们常用的运动手环。这个模块的意义还是非同小可的,可以实时监控每一支步枪的总射弹数,方便掌握每支步枪的寿命,对做好“大数据”“云维护”提供技术支撑。结语:随着QBZ-191/192和QBU-191三个型号大量装备部队,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战士手持新步枪意气风发,而陪伴战士们20余年的95式自动步枪家族,也可以放心地把历史接力棒传承给19式枪族。QBZ-19X系列步枪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应对世界单兵武器发展大潮流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总体设计汲取百家之长,细节设计则创新十足,独具匠心。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我国自主研发的轻武器也必将屹立于世界名枪之林。发布于 2022-04-29 16:16枪械#191#​赞同 53​​10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兵工科技聆听科技进步,感受科技成果,放眼世

国产新一代枪族——解析191 - 知乎

国产新一代枪族——解析191 - 知乎首发于兵工科技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国产新一代枪族——解析191汉卿万众瞩目的191系列枪族191系列步枪首次亮相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上,当时装备方队部分人员手持QBZ-192短步枪受阅,惊艳了一众军迷。如今,在此次珠海航展上,我们意外等来了QBZ-191系列步枪家族齐聚一堂的集体显示,笔者就结合展示现场收集的资料和把玩体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军新一代自动步枪家族。QBZ-191系列步枪一改95式枪族的无托化布局,重新回归了常规的有托布局,从现场来看,作为步枪有两种枪管长度(分别为QBZ-192的320毫米左右和QBZ-191的420毫米左右),还有一种是QBU-191的精确射手型号(枪管长度500毫米左右)。弹匣既可以通用95-1式步枪的弹匣,也可以使用新研制的,带侧方观察窗的新塑料弹匣。整体采用上下机匣结构,上下机匣均为金属结构。护手、弹匣、握把、枪托采用工程塑料,枪顶部设有全通的皮卡汀尼导轨,QBU-191精确射手型护木为8方向MLOK接口,方便安装各类瞄准具。总体而言,新一代步枪家族相比我军以往列装的轻武器,外观紧凑美观,人机功效显著提升,确实是我军轻武器史上一个较大的飞跃。QBZ-191自动步枪QBZ-191系列步枪依旧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导气式自动原理,活塞短行程自动方式,枪机回转闭锁。以上均是国际轻武器界的主流设计,导气式自动原理相比管退式、半自由枪机式等其他步枪自动原理,在射速、精度和结构简单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平衡。短行程活塞相比气吹式可靠性要高很多,相比长行程活塞,运动部件质量小,有助于降低连发射击时的枪械抖动。枪机回转闭锁紧密可靠,与偏移式闭锁等方式相比,开锁闭锁过程中各运动部件始终沿着枪管轴线前后旋转运动,也有助于提升射击的精度。从之前曝光的一个QBZ-191系列步枪的透视图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有趣的细节:首先,191系列步枪的导气活塞比较长,中间还有活塞簧来使导气活塞每次自动循环后完成复位,活塞后侧有止动限位环,来限制活塞向后推动枪机框的最大位移量。此外,从现场看枪械外部,导气装置和95式步枪类似,分为三个档位,应该还是一个小导气孔(正常情况下射击使用),一个大导气孔(枪械来不及保养、泥沙等异物较多或天气极度严寒情况下使用),一个导气关闭位置(用于发射枪口枪榴弹),考虑到已经流出过191枪族配备消音器的图片,也可能把原先的关闭导气档位换成了消音器专用档位,通常导气口更小,避免使用消音器后导气位置膛压下降延迟产生过量导气的问题。导气调节装置设置成一个圆环状,便于长时间连续射击后在枪管过热的情况下用子弹插入调节孔进行调节,细节十足。QBZ-191步枪和QBZ-192短步枪均采用了类似95式自动步枪的喇叭型鸟笼式消焰器,这种消焰器长期在国产自动步枪上应用,效果得到了时间的检验,还在最前端开了几个豁口,做成攻击头,方便使用枪口来执行一些类似破窗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QBU-191精确射手步枪的枪口装置,是一个实心的圆柱体,没有喇叭鸟笼消焰器,笔者猜测是因为191系列步枪才用了新的QBU-191系列弹药,新的弹药为了适应192短步枪的枪管长度,发射药配方得到改进,燃烧速度进一步加快,而QBU-191的枪管长度已经基本可以让新的弹药发射药充分燃烧,枪口焰已经很轻微,所以不需要专门设计消焰器,没有了消焰器理论上还可以增加射击的精度,从膛口来看,膛线部分还做了打磨向内收口,避免磕碰损坏膛线,破坏子弹出膛瞬间的一致性,从这两点看,QBU-191的枪口装置设计更符合精确射手步枪的定位。QBU-191精确射手步枪QBZ-191/192自动步枪的护木是工程塑料件,导气装置和其后方的一小段和枪管之间还有一层金属衬套,便于散热的同时也加固了前方结构。护手的上方为全通的皮卡汀尼导轨,为了保持和上机匣导轨在一条直线上,护手上导轨末端设计了“凸”型槽,和上机匣导轨前端的“凹”型槽啮合,构成全通导轨,便于安装各类战术附件。护手侧方前端有两个小导轨片的接口,安装以后可以加挂激光瞄准器,战术手电等附件。护手下安装可以安装各类前握把,之前阅兵方队所持枪型的垂直握把上还有一些功能按键,据新闻透露,这些按键应该是用于操作单兵信息系统的,可见新步枪设计之初已经把枪械作为平台来融入信息系统,理念着实进步了不少。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一体化上机匣成为一股小潮流,即上机匣和护木类似SCAR或CZ805/806那样是一个整体,整体分体两种结构各有优劣,护手部位由于基本不受自动机运动的冲击,可以采用塑料等轻便的材料与机匣分开,但是前段和后段导轨不在一条严格的直线上,串联一些瞄准具时可能光路的一致性会受到影响。一体式的上机匣虽然采用铝合金材料,但重量方面无论如何也不会轻过塑料,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上导轨可以从头到尾保持一致性,而且金属导轨的耐磨性比塑料要好一些。191系列步枪的枪托是我国轻武器史上第一支可以调节长度的制式自动步枪枪托,调节按钮位于塑料枪托后面的孔位内,根据曝光的透视图,共有4个不同长度可供士兵调节,总可调长度在7-8厘米左右。不同的长度可以让不同身高臂展的士兵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踞枪状态,再次为新步枪的人机功效点赞。不过如果能再进一步增加可调节的贴腮板的话,人机功效将会更加趋于完美。值得注意的是,191系列步枪的机匣十分紧凑,长度较以往的81式、03式自动步枪明显缩短,且枪托未发现折叠用的“合页”,综合以上特点,新步枪应该采用了类似于AR步枪的复进簧及缓冲筒置于枪托内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缩短战斗状态下的步枪全长。在后座过程中,枪机框可以延伸进枪托内管,行程实际上更长了,最终撞击点离射手肩部更近,加上枪管轴线、枪机、枪机框、复进簧、缓冲筒及枪托都在低于肩膀的一条直线上,对于后坐力的缓冲抵消和抑制枪口上跳也大有裨益。QBZ-192短自动步枪191系列步枪采用了上下机匣结构,笔者认为这种结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维护保养枪支或通常分解排除故障后,不用重新对瞄准具进行校准。通过更换上下机匣还能改变步枪的形态、自动方式、甚至弹药种类,而且每个士兵也有自己习惯的扳机力及扳机行程,上下机匣结构只要调整好下机匣的扳机组件,就可以通过更换上机匣的方式在标准型、近战短枪管型和精确射手型之间切换,而不必重新适应扳机手感。不过从航展现场体验来看,191系列步枪的扳机弧度很小,接近一些国外的竞赛步枪,越直的扳机手指在向后扣发的过程中越不容易产生位移,扳机簧给手指的力反馈也越线性,实际上增加了扣发的稳定性,对提升精度有间接帮助,而且笔者现场体验191系列步枪的扳机行程也很适中,对单发速射有利,是十分出色的扳机组件。说到扳机组件,我们顺便向内向上看看保险快慢机结构,这方面还是可以从曝光的内部结构图来窥得一二,扳机组件整体原理基本和AR系列步枪保持一致,但是创新的把AR步枪保险快慢机的180度旋转角度改为了90度左右,极大方便了射手主手操作,同时双侧快慢机也给左撇子射手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至于内部结构,191系列步枪也是通过快慢机轴旋转来控制单发/连发击锤阻铁,当步枪设定为“1”单发时,扣下扳机,扳机前端阻铁释放击锤击打击针,击针撞击枪弹底火击发,而后武器开始后座,枪机框后退压下击锤,此时单发阻铁勾住击锤,直到完成一个自动循环,射手松开扳机后,击锤上抬,但是被击发阻铁卡住定位,只有射手再次扣扳机才能击发下一发枪弹;连发射击时,快慢机设定到“2”位置,快慢机转轴将单发阻铁压住,而解放连发阻铁,武器射击时,前段过程类似单发,而在武器后座开始后,击锤被后座枪机框压下,此时由连发阻铁勾住击锤,单发阻铁不发挥作用,枪机复进到位向前解放连发阻铁,进而释放击锤继续击发,所以扳机如果一直扣住,武器将一直进行射击循环。从抛壳口看去,枪机框上有一个明显的圆形轴,笔者推测可能是采用了类似HK-416步枪那样的击针保险,击针保险平时将击针卡在后方,避免复进过程完成后,击针因为惯性前冲导致意外击发,在扣压扳机释放击锤射击时,击锤先解除击针保险,在击打击针尾,完成击发,这一设计有效提升了武器复进和跌落时的安全性。拉机柄在抛壳口下方,采用了随动设计,便于排除卡壳和复进不到位等常见故障,但并没有和快慢机一样采用先进的左右均可操作设计,显得相对保守了一点。新步枪拥有空仓挂机功能,并在枪身左侧设置了和AR系列类似的空仓挂机解脱按钮,在换弹后,只需用左手按下解脱钮遍能使枪机复位、子弹上膛,相比以往的国产步枪,人机功效提升了一个大台阶。QBU-191弹夹特写新的弹匣设计有一个小亮点,由于全透明塑料弹匣强度普遍不足,为了便于射手在战场环境下掌握余弹数,新弹匣设计了余弹观察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矛盾。弹匣固定方式依旧采用“前挂后卡”式,弹匣卡笋的细节设计也十分考究,卡笋右侧专门扩展出了一部分面积,便于射手右手食指在射击完毕后直接前伸顶开卡笋使弹匣脱落。这一设计十分讨巧,但结合95-1式步枪的弹匣释放情况来看,卡笋按下之后弹匣经常无法自行脱落,所以新枪换弹时可能还需要用新弹匣或大拇指向前敲击旧弹匣,流畅性可能比不上AR系列的直插式。QBZ-191/192步枪标配QMK-171型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倍,看结构应该是和ACOG瞄准镜类似的收集外光源照明的瞄准具。将瞄准镜作为主要瞄准具是我国轻武器理念的一大进步,毕竟先进瞄准具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大家可以通过射击游戏中使用机械瞄具和配备倍镜的不同来直观感受。虽然将主要瞄准具设定为“3倍镜”,但新步枪仍然保留了一套不可拆卸的机械备份觇孔准星式瞄准具,值得注意的是,前方的准星设置在护手导轨的最前端,而没有像SCAR一样设置在导气管上,既然是不可拆卸的机械瞄准具,准星设置在导气管上与枪管刚性连接就会避免振动产生的细小位移,有助于提升射击精度,不知是由于机械瞄具只作为近距离战斗的备份还是为了方便转动导气调节孔亦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新步枪的准星设置在了这么一个位置,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一个影响很小的细节罢了。发布于 2021-12-02 11:58枪械轻武器步枪​赞同 305​​182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兵工科技聆听科技进步,感受科技成果,放眼世

【科普文】国产轻武器中“QBZ”这种类别代号从何而来? - 哔哩哔哩

】国产轻武器中“QBZ”这种类别代号从何而来? - 哔哩哔哩 【科普文】国产轻武器中“QBZ”这种类别代号从何而来?维帕可列设计局

关注专栏/【科普文】国产轻武器中“QBZ”这种类别代号从何而来?【科普文】国产轻武器中“QBZ”这种类别代号从何而来?

2020年05月26日 03:19--浏览 ·

--喜欢 ·

--评论

维帕可列设计局粉丝:4943文章:35

关注        B站的各位军迷们大家好,欢迎观看维帕可列设计局新一期专栏,本期专栏本人不讲枪械,讲一篇科普文,讲一个军迷都知道或者认识却又不了解的问题,那就是国产轻武器中“QBZ”这种称号怎么来的。(本文章为本人原创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也尽力不违规社区规则)        相信在这里的军迷基本都知道“QBZ”,95式自动步枪不就叫“QBZ95”吗,都知道“QBZ”。但往下一点,“QBZ”是什么意思就有些军迷不知道了,这里解释一下吧,“Q”代表轻武器,“B”代表步枪,“Z”代表自动武器,所以全称为95式自动步枪,这里再往下一点,“QBZ”这种称号怎么来的?这一问题估计很多军迷就不知道了。QBZ95自动步枪。        一开始维帕可列设计局也不知道这种称号怎么来的,也只知道“QBZ”这三个字母代表什么,后来弄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87式自动步枪全称叫QBZ87式5.8mm自动步枪,而81式步枪全称则是1981年式7.62mm自动步枪,所以产生了疑惑。由于80年代国产轻武器界正弄的如火如荼,所以本人判断“QBZ”这种称号出现在1982年-1984年之后。1981年式7.62mm自动步枪,这里图本人用的是一个贴吧吧友从轻武器博物馆拍下来的图,由于这个玻璃反光可以看到这位吧友的脸,尊重隐私,所以本人将图片截了一部分。QBZ87式5.8mm自动步枪。        所以维帕可列设计局去问了一些人,终于知道了,这个不仅仅是轻武器命名规定也在这其中,国产所有武器,飞机大炮坦克什么的啊,命名规定也在其中,这个命名规定于1987年由总参正式下达,名为《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现在我们中国军队用的是修订后于2012年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命名规定》。        《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内容表达是这样的,将中国的海陆空之类各军种用中文拼音缩写来称呼,例如海军用“H”来表示,陆军则是“L”,“K”则是空军,国产各种武器装备也是如此。        《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给出了这么一个框架给武器命名,XXX/X/XXX111,前三个X指的是武器装备分系统的名称(不常见),例如发动机则前面写“FDJ”,中间一个X指是什么军种的装备的,最后三个X指武器的类别性质是个什么(这是我们熟悉的),第一个X代表指的什么,例如轻武器,则写“Q”,那轻武器中什么类型的枪呢?如果是步枪类,则写“B”,这是第二个X,那步枪类是自动武器还是什么呢?如果是自动武器,则写“Z”,这是第三个X,这三个X合起来就是“QBZ”,后面的111数字则是武器的排列序号或年代。ZTZ-99式主战坦克。        总结一下,这里维帕可列设计局随便举一个例子,FDJ/L/ZTZ99什么意思,很简单“FDJ”是发动机,“L”是陆军,“Z”代表是装甲车辆,“T”代表是坦克,最后一个“Z”则代表是主战,99则是定型年代,合起来表达的意思是99式主战坦克的发动机。        所以《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的下达代表着我国的武器进入了新的时代,国产武器进入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现代化的时代,脱离了过渡时期。       另外讲一下,《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下达后,1986-1989年间各部门又发布了《引信命名规则》《炮用发射装药命名规则》《爆破器材命名规则》《地雷命名规则》《火工品分类和命名规则》《毒剂分类、命名和符号》,1990-1999年又发布了《野战工事命名规则》《军事后勤装备命名规则》《军人识别标志分类 命名 术语》《卫星分类命名方法》《特种弹装填剂命名规则》等一系列命名规定,2000-2009年又发布了《军事后勤装备命名规则》《舰船舱室命名》《装甲车辆命名细则》《舰炮命名规定》《火工品分类和命名规则》等一系列命名规定。       最后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命名规定》,将所有武器装备命名规定修订并合在一起,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本期维帕可列设计局的文章到这里就告以段落了,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大家支持我的话,可以点一个赞并加关注,转发也是可以的,这里我本人特别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粉丝啊(本人更愿意叫枪友,毕竟都爱枪),也感谢各位B站的工作人员。        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坦克

军武

军事

战斗机

枪械

军迷

星海

轻武器

国产武器

QBZ95

分享到:

投诉或建议评论目录-----

95式自动步枪(军事武器枪械)_百度百科

动步枪(军事武器枪械)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95式自动步枪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95式自动步枪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军事武器枪械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95式自动步枪(简称95式,又称:QBZ95式自动步枪),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制的一款突击步枪。总设计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属于5.8毫米枪族一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武警部队的制式步枪之一。该步枪口径5.8毫米,为无托式结构,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枪身较短,平衡性优良,携带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战,5.8毫米弹药可在100米内击穿8毫米钢板并仍带微弱杀伤力,杀伤力大。中文名95式自动步枪外文名95 Automatic Rifle前型/级87式自动步枪研制时间1989年 至 1995年服役时间1997年定型时间1995年枪管口径5.8mm结    构无托式结构简    称QBZ95总设计师朵英贤研发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类    型突击步枪所属国家中国目录1发展沿革▪历史背景▪研制进程2技术特点▪结构设计▪轻便灵活3衍生型号4服役动态▪列装入役▪影视作品5总体评价发展沿革播报编辑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盟国的军用步枪型号杂乱,口径多种多样,于是1947至1956年间,北约盟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口径论战,最终在政治干预下选择了美国的7.62×51毫米步枪弹作为北约的制式枪弹,称为全威力枪弹。而苏联则坚持走中间型枪弹的道路,即7.62×39毫米枪弹,并推出了经典的AK47步枪。中国的56式冲锋枪和81式枪族都延续了前苏联的中间型枪弹之路。美军装备发射7.62×51毫米步枪弹的M14步枪后不久,到了1960年代,又出人预料地推出了M16,是5.56毫米口径步枪,并在越战中充分体现了小口径的优势。在美军单方面换装的情况下,北约各国也都竞相研制小口径步枪及枪弹。与此同时,前苏联悄然推出了5.45毫米口径AK74步枪。最终结果是,美国以5.56毫米口径统一了北约,前苏联以5.45毫米口径统一了华约。国际小口径的发展引起了中国的注意,其实早在美国人刚刚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的同时,中国的轻武器专家就曾提出过小口径的问题,并初步认为步枪口径以5.8毫米为宜。1970年,在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研制中国小口径步枪的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总后装备部在1971年3月的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上确定开始研制中国的小口径弹枪系统。随后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小口径步枪论证工作开始了。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小口径论证是在“一窝蜂”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在全国有8个会战组从事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5.6毫米、5.8毫米、 5.81毫米、5.98毫米和6毫米。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因此小口径的论证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徘徊之中。95式自动步枪研制进程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决定成立专门的轻武器科研论证机构,组建了轻武器论证研究所,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在集合各方论证成果的基础上,1978年中国第一次提出发展5.8毫米枪弹和枪械及其战术技术的要求,并于1979年2月被中央军委以[79]军字第2号文件批准立项研制,中国由此正式开始了5.8毫米口径枪械的研制工作。但是,中国应选择什么口径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军内外不少人主张仿制美国的5.56毫米口径或前苏联的5.45 毫米口径步枪,认为这样有利于外贸出口,而且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由于受口径问题干扰,5.8毫米枪族的研制工作徘徊不前,一直拿不出好的设计方案。1982年7月军队首长指示,“我军小口径枪族系统应尽快研制定型,早日装备部队”。为加快研制进度,经研究决定,先在81式7.62毫米枪族结构基础上改成5.8毫米口径。这就是后来的87式5.8毫米枪族。87式枪族系统于1986年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1985年,总参、科工委发出“359号”通知,要求“从作战使用任务和中国国情出发,吸收国外技术,在战术、技术、经济性、四化等方面,抓紧新型小口径枪族的论证工作”。为落实总部指示要求,1986年,中国再次进行口径论证,经过对三种小口径武器和弹药大量的对比试验和分析,1986年 11月,提出了采用5.8毫米口径,可以发展成一种口径,五种枪械(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短步枪、通用机枪和狙击步枪),通用两种弹(普通弹和机枪弹)的小口径枪械系列,能大幅度提高我军轻武器弹药通用化程度,显著增强步兵分队的作战能力。1987年,中央军委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小口径枪族口径问题,与会者一致同意“选定5.8毫米口径,发展新一代小口径枪族”。至此,经过中央军委两次决策并最终确定。1987年,中国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QBZ87式5.8毫米自动步枪(简称87式自动步枪)和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并开始少量试制,配发部队试用和征求意见。87式自动步枪被列为国庆40周年阅兵装备。87式枪族采用工程塑料弹匣、小握把及护盖,新设计了剑形刺刀。由于存在尺寸偏长、重量偏大、工艺落后等问题, 87式枪族只生产少量装备四个军区部队试用。87式枪族是中国小口径步枪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中国实现小口径化做出了历史的贡献。1989年,根据部队试用所提的意见,87式自动步枪不能完全满足军方使用要求,因此部队使用部门又提出研制第一代5.8毫米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这次研制新枪汇集了工厂、院校、研究所和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所组成的联合队伍。1995年,经过6年时间的研制,新型枪族中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设计定型,分别命名为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 和QBB95式5.8毫米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1997年,QBZ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和QBB95式5.8毫米班用机枪作为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被简称为95式枪族。如今95式枪族及其他5.8毫米口径班用枪族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由于某种原因还没有全面替换81式枪族。在新一代5.8毫米小口径枪械系列指标要求方面,中国提出在总体性能上力争达到同类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使步兵班具有点、面杀伤和打击轻型装甲的能力,增强夜间作战能力;明确提出采用“无托”型总体设计方案,大幅度缩短枪长和减轻重量的技术途径,要求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防护性能和质量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新枪族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组织了七家单位参加新枪族的方案竞标工作和选型试验。组织了轻武器行业内各方面专家进行了两次评审把关。这种招标竞争评优方式调动了各单位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结构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为后续的枪族优化设计,研制性能优良的武器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9年提出研制指标要求,于1995年设计定型。也是解放军第一种大规模列装部队的小口径自动步枪。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时作为驻港部队的制式武器之一第一次公开露面。技术特点播报编辑结构设计95式为无托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结构采用了回转式闭锁。发射状态可以在单、连发之间调节。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由于同属一个枪族的关系,95式自动步枪和95式轻机枪之间的通用部件占了不小的比例。其使用的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95式的自动机采用短行程导气式活塞以获取后坐能量,在回转机头上有3个闭锁凸笋,机头与枪机框之间以圆柱体进行连接,圆柱体上有一个连体的开闭锁及前后运动的带动凸起。开闭锁作用面在凸起的顶部,后坐带动面则在凸起的根部。此设计与卡拉什尼科夫系列在机头闭锁支撑面的外圆上设立带动凸起的设计思想和西方的类似结构设计均有所不同。95式机框上的开闭锁螺旋槽的设计参考了M16的设计思路,在开锁螺旋面同直面之间有一个平滑过渡的空间曲面。而出于方便编程加工的考虑,在机体内圆柱体的展开图上给出了一个圆弧。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开锁撞击,使自动机动力特性得到提高。95式的下机匣为铝合金槽式结构,采用的是不同于AK系列设计的尾部开通式,一个活动销子与上机匣连接,上机匣尾部轴固定一个杠杆式自动缓冲器,可以从导轨中直接平直抽出枪机。枪管节套材料为合金钢,但节套与下机匣的连接方式没有采用M16全包容的方式,而是用节套下面的两块平板同槽式机匣的两个内侧面相配,以两个空心销子固定。轻便灵活轻便灵活是步枪发展的趋势,95式自动步枪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它采用5.8毫米口径。在制造工艺上采用了枪管精锻技术,提高了零件精度;通过大量使用工程塑料,减轻了重量。 [2]衍生型号播报编辑95B式自动步枪95式轻机枪88式通用机枪88式狙击步枪97式自动步枪95-1式自动步枪95式枪族服役动态播报编辑列装入役95式自动步枪是中国第一款大批量装备的小口径自动步枪,也称作QBZ95,其中Q代表“枪”、B代表“步枪”、Z代表“自动”,95则是指枪支是于1995年完成定型。95式步枪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208研究所研发,于1997年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时首次亮相。 [3]影视作品电影《冲出亚马逊》,《目标战》以及《战狼》系列电视剧《士兵突击》《突击再突击》,《陆军一号》,《火蓝刀锋》,《我是特种兵》系列,《特警力量》,《利刃出击》作为中国军/警方的武器有所展出。总体评价播报编辑95式突击步枪优点包括:稳定性好;精确度高;造价低廉;配件丰富;枪身较短;在无托枪械中平衡性优良;携带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战;5.8毫米弹药可在100米内击穿8毫米钢板并仍带微弱杀伤力,杀伤力大。 [1]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就会有缺点。95式枪族比起中国军队过去装备的枪族在战术性能上得到提高,但在部队使用中,也提出了一些95式枪族的缺点,因受研制时认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其扩展功能方式采取的是最简单的连接座式,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无法形成模块式功能,难以满足部队对功能多样的需求。95式自动步枪没有空仓挂机,这也是该枪饱受争议的焦点之一。通常而言,空仓挂机起到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提醒士兵枪弹已经打完,二是便于快速装弹。从实战的角度看,无论是自动步枪还是半自动步枪,空仓挂机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最终装备部队的95式自动步枪确实没有空仓挂机,其中的很多决定因素值得深思。客观评价,新式的95式突击步枪列装部队后,新观念并未与时俱进,部队仍然采用过时错误的训练作法,射击训练时在95式的枪管悬挂砖头等重物,增强士兵持枪的臂力与稳定性,95式突击步枪虽然设计有小握把,与扳机护圈合二为一,但是这种与握把距离过近的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人体工程学,反而延续以往中国士兵手握弹匣的持枪习惯,造成使用者各自发挥创意采用不同的握持方式,甚至捧起扳机护圈底部作为支撑。简易夜瞄装置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钷147通过填涂方式装配,使用中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问题,而且钷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的要求,给部队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研制的二代微光瞄准镜由于价格问题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200m的夜视距离也显不足,全天候作战能力有待提高。光学瞄具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贴腮瞄准。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榴弹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自动步枪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榴弹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不方便。95式枪族采用无托结构使全枪布局十分紧凑,但也带来射击时射手贴腮靠烟源太近,没有燃烧完全的火药燃气从抛壳窗、拉机柄槽和上护盖散热槽溢出,直接刺激射手眼睛或弥漫在瞄准基线上,以至影响射手持续瞄准射击,这种情况也给武器使用带来不便。5.8毫米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95式枪族在发射2,000发弹(全枪需要清洗的射弹数)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而且射弹多后,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火药残渣堆积变小的问题。另外为了获得好的外弹道性能,5.8毫米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给解决枪口噪声和火焰问题带来许多困难。5.8毫米普通弹采用的是常规雷汞底火,存在长期贮存后底火锈蚀问题,给可靠使用留下隐患。塑料件容易磨白,这主要是塑料材料本身的问题。要满足低温-45℃的可靠使用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磨白问题主要是塑料强度不足,这个矛盾比较难解决,塑料件磨白后影响了95式枪族的美观。95式枪族 进行分解结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这种情况给武器正常使用带来不便。上述问题有许多均是在部队试用初期提出的,95式枪族一直在改进,有部分问题可能已经得到解决。从已经公开的图片分析,至少是经过了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区别特征可从拉机柄的形状和上护木的散热孔数量识别出来。无论如何这款枪已经使中国的步枪向前跨跃了一大步,争议虽多,但已是从八十多个方案中出的最佳方案了,但这款枪将来仍会有改进空间。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95-1式自动步枪_百度百科

式自动步枪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95-1式自动步枪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枪之一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95-1式自动步枪(QBZ-95-1,QBZ为源自官方翻译的拼音“轻武器—步枪—自动”的类别代码,照正常而言的拼音是“1995-1式自动步枪”),亦简称95-1式。是一支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突击步枪,属于95式枪族的最新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枪之一,发射国产的5.8×42毫米口径步枪子弹。中文名95-1式自动步枪外文名QBZ-95-1研    制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 类    型突击步枪口    径5.8mm弹    药DBP87 5.8mm步枪弹结    构无托式结构原    型QBZ95式突击步枪服役时间2010年至今使用国中国目录1发展历史2设计细节发展历史播报编辑95式5.8mm班用枪族是中国第一代军用小口径班用枪族,它的装备标志着我军主力轻武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枪族于1995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次装备驻港部队亮相,随后陆续装备军队。但该枪族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2004年6月,研制部门正式启动对95式枪族的改进研制工 作。2010年7月1日,该改进系统正式通过 设计定型,被命名为“95-1式5.8mm枪族系统”。随后95-1式枪族系统逐步装备部队。设计细节播报编辑新型QBZ-95-1是在QBZ-95为基础并且改进而成的,在总体结构、自动原理和动力特性等方面基本上亦与QBZ-95相同,在改型研制中,针对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它改进了其可靠性和使用难度的问题,并改进了人体工学设计。枪机、击发及气动机构QBZ-95-1改进了气体调节器结构、缓冲器结构和抛壳机构。气体调节器改为提环式设计,用手或借助弹壳口部向上提起拉环即可转动调节器。而且圆滑的外露表面并使操作时更舒适。缓冲器结构由压缩弹簧式杠杆缓冲器改为扭转弹簧式杠杆缓冲器,缓冲杠杆受力条件好,使枪机后座到位和复进运动更为平稳。抛壳机构方面则将抛壳口后沿向前缩进5 毫米。抛壳口后端增加反射面,保证了子弹弹壳的抛壳方向稳定在步枪右前方45 °方向(大约是枪管的1 点钟位置)弹出,提高了抛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左撇子使用者也能正常射击。枪管及枪口装置QBZ-95-1的枪管长度为463 毫米(18.2 英吋),较原来的QBZ-95加重,膛线改进为6 条。QBZ-95-1改进了其枪口装置,提高了其与枪管的连接强度,可以安全、可靠地发射空包弹。膛口装置上亦增加了闭气环,有效提高在发射枪榴弹的射程。拉机柄QBZ-95-1的拉机柄在QBZ-95拉机柄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形状,并增高3 毫米,使之便于装填时用力。手枪握把QBZ-95-1的手枪握把和扳机护圈的形状有很大改变。手枪握把角度由原来的81 °减小至75 °,后端向前移了3.5 毫米,快慢机并从枪托后部改装在其左上方,同时移除了扳机护圈上的前握把设计。除了方便手枪握把能于单手以内共用QLG-10A榴弹发射器的扳机,在装上及拆卸弹匣时候的前部空间也有所增加。护木QBZ-95-1改进了上、下护木的形状和结构。增大枪管至下护木的内腔的距离,将上护木散热孔由6 个小孔改为5 个大孔,下护木外壁的散热槽/防滑槽由直槽改为斜槽并且增加其数量。经试验验证,改进后枪族下护木温度比QBZ-95降低,散热效果更好,明显改善烫手问题,握持亦更为舒适。枪托QBZ-95-1移除了枪托后部的快慢机,并且在枪身下方、弹匣释放按钮的后面装有空仓挂机释放按钮。材料QBZ-95-1改进了枪械用工程塑料材料,采用全新研制的WS SL-1045改性尼龙66、WS SL-1046改性尼龙610和TPAC HPN 3502A等新型材料。通过调整注塑成型工艺和制品后处理工艺,全面提高了塑料件的强度、韧性和表面硬度,塑料件表面并由光滑型改为细麻点型,改善了易磨毛发白和易留划痕的情况。新研制的工程塑料材料亦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效果。针对上护盖上方薄壁处在使用中易断裂的问题,QBZ-95-1除了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增加壁厚加以改进以外,还沿上护盖的薄弱部位增加了3 毫米高的加强筋,增强了上护盖的整体刚度。针对部队使用中暴露的问题,QBZ-95-1改进了铝合金部件的表面处理工艺,采用陶瓷化新工艺,提高了铝合金部件表面抗老化性能和耐磨性。其钢制部件表面采用改进黑色磷化和QPQ处理等新工艺,使钢件表面防腐能力较QBZ-95有明显提高。QBZ-95-1还改进了枪托、上护盖和下护木等塑料部件的搭接形式,提高了分解及结合时塑料件入位的准确性及全枪外观的美观性。弹药QBZ-95-1发射较重的5.8 × 42 毫米DBP-10式通用步枪子弹,同时仍然可以使用旧式弹药(DBP-87普通弹和DVP-88重弹)。供弹方式QBZ-95-1使用的分别是改进了弹匣托弹板的结构的30 发可拆卸式弹匣和75 发可拆卸式弹鼓。并在机匣中增加了空仓挂机卡笋和解脱按钮。当弹匣内的子弹射尽以后,通过弹匣托弹板推动空仓挂机卡笋以实现空仓挂机功能。同时针对弹匣底部容易磨损的问题,把弹匣底板改为金属部件。由于弹匣插槽与QBZ-95仍然通用,因此QBZ-95-1亦可以与旧式弹匣共用,但将无法使用空仓挂机机能。瞄准具针对瞄准基线过高、准星滑座容易松动和夜间瞄准装置光度的问题,QBZ-95-1改进了瞄具座。首先将机械瞄具的瞄准基线高度降低了5 毫米,改进了瞄准时的舒适性;另外也将准星座结构由准星滑座修为整体式准星座,而在机械瞄具的照门位置方面则设置了调整机构,设计了可左右定量移动、定位可靠的照门结构,彻底解决了部队反映的射击偏差问题;夜间瞄准装置方面则以氚光管取代荧光涂点作为发光源,由于氚光的半衰期可达13年,提高了发光点的亮度和使用寿命,以及夜间瞄准的方便性。根据部队的作战需求,QBZ-95-1并改进了照门分划设置,其照门分划设置为3 码(觇孔直径3 毫米)、3 码(觇孔直径1 毫米)、4 码(觇孔直径1 毫米)和5 码(觇孔直径1 毫米),分别对应300 米、300 米、400 米和500 米射程。由于自动步枪在300 米以内的弹道接近直线弹道,因此其最小射程就设置为300 米。其中两个分划3的区别在于觇孔直径不同,觇孔直径为3 毫米的3 码分划是在突发情况下快速瞄准目标或瞄准移动目标的时候使用,而觇孔直径均为1 毫米的另一个3 码分划、4 码以及5 码分划则在精确瞄准射的时候使击用。附件QBZ-95-1可挂装或使用随系统一同研制的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以及激光指示器、战术灯、弹匣并联器、弹壳收集袋、枪口帽等配套附件,还可加装QNL-95刺刀。枪口装置 可以用以发射中国制DQJ03式、DQP-1式和DQD-1式40 毫米枪榴弹。QBZ-95-1保留了提把上具有中国专用快速装拆式瞄准镜安装导轨(俗称燕尾轨),与通用导轨有差别,而且使用了新研制的正顶式枪镜锁紧机构。该机构除了锁紧可靠,彻底解决了部队使用中暴露的松动现象问题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高低方向的结构尺寸,使改进后的白光和微光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度分别降低15 毫米和36 毫米,进一步提高了配镜瞄准射击的舒适性和减少士兵使用瞄准镜的暴露面积。另外也还增加了MIL-STD-1913式导轨版本作为国内或出口用途。QBZ-95-1在导气箍(准星座)的两侧增加了小型燕尾连接座,用以安装配套研制的新型QM/QMJ雷射瞄准器、战术强光灯等光学产品。但由于尺寸比MIL-STD-1913式导轨和韦弗式导轨都要小得多,因此该两导轨接口的装置并不能直接装挂在其导轨上。QBZ-95-1改进了枪背带环的位置,增加了前背带环与下护木以及后背带环与托底板之间的距离。同时随系统一同研制的枪背带采用三点式结构,士兵在不脱卸枪背带的情况下,单手操作分离插扣,使枪背带上的3 道梁快速滑动,即可由背负状态迅速转入作战射击状态,解决了传统两点式枪背带战术状态转化慢、易掉枪的缺点。三点式枪背带还具有多种背负形式,可单肩背负、双肩背负以及斜挎等。QBZ-95-1重新设计了其附件筒、铰刀、准星扳手、冲子、油毛刷、槽刷、觇孔针、通条头和整体式通条杆,实现了导气孔清理、准星及照门调校、辅助拆卸、枪械外表面(含沟槽)清理、觇孔清理、内膛擦拭清理和涂油等多种功能,满足日常擦拭保养的需求。附件工具的改进设计并注重一件多能、减少附件数目,改进后附件工具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完善。为提高步兵班反轻型装甲和面杀伤能力,QBZ-95-1增设了前后两点固定式步枪下挂式榴弹发射器接口。后方由发射器尾端与步枪、短自动步枪的后支座连接,而前端由发射器挂枪卡笋与步枪刺刀座尾端或短自动步枪膛口扣合。前后两点式接口方式使步枪下挂式榴弹发射器的安装和拆卸更为方便、快捷以及定位可靠。QBZ-95-1可挂装原为QBZ-95研制的35 毫米91B式榴弹发射器和随系统一同研制的35 毫米口径QLG-10和QLG-10A两种步枪下挂式榴弹发射器。QBZ-95-1专门配备了结实耐用、密封性好的塑料包装箱,以便武器运输及储存。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QBZ-191是何物?——浅谈我国的新一代步枪:“QBZ-191” - 哔哩哔哩

191是何物?——浅谈我国的新一代步枪:“QBZ-191” - 哔哩哔哩 QBZ-191是何物?——浅谈我国的新一代步枪:“QBZ-191”天音_UMP45

关注专栏/QBZ-191是何物?——浅谈我国的新一代步枪:“QBZ-191”QBZ-191是何物?——浅谈我国的新一代步枪:“QBZ-191”

2020年07月09日 14:09--浏览 ·

--喜欢 ·

--评论

天音_UMP45粉丝:8536文章:153

关注评论区讨论时请理性,谢绝“老兵”发言或打打闹闹,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凭一句“我打过”的无脑感觉,谢谢合作文章内容中有大部分内容为推测,请斟酌观看,不建议作为真理,做个参考就好1987年,我国的第一代制式小口径步枪“QBZ-87”正式亮相,它使用的是5.8x42mm DBP87普通弹,而这也代表着我国正式走入了小口径步枪领域QBZ-87自动步枪5.8mm小口径弹药5.8x42mm DBP87普通弹能将4.15g的弹头打出940~960m/s的初速度,携带动能约1952~2000J,还是相当不错的至于这个56弹,它的枪口动能大概是2010J,和标准的7.62x39mm PS钢芯弹差不多,这么看来动能似乎还小了...不过要记住,弹头的杀伤力不是靠动能来的,这种小口径子弹一般依靠高速进入软组织后剧烈翻滚形成的瞬间空腔来进行杀伤,杀伤效果往往远超常见的类似7.62x39mm这样的中间威力弹至于穿甲...5.8x42mm弹也是相当不错的,它在100米距离上对普通钢板的侵彻力约8~10mm,而56弹是6~8mm常见三种弹的瞬时空腔大小对比,从左到右:5.8x42/5.56SS109/5.457N6,看着似乎小了点,确实,87弹对软目标的杀伤力并不如SS109或7N6,但是三者都已经远超杀伤目标的需求,所以这点本质上不差1997年,两年前定型的QBZ-95自动步枪正式服役,开始大规模换装原有的81-1步枪,一直到今天还在大量装备,它也使用5.8x42mm弹QBZ-95自动步枪都懂?不过现有的95似乎还不够(评论里禁止刷什么“基线高”这样乱七八糟的东西),2014年,208研究所成立了新式步枪系统创新团队,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创新团队开始在轻兵器领域大展拳脚2016年,针对“某新型步枪系统”的研制工作在上级机关及行业各界共同关注下正式开始,其目标就是研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枪系统,团队结合各类世界名枪的优势,创新性的提出了“五高一长”的思路,也就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舒适性、高精度、高系统性、长寿命”,这为新武器的研发指明了道路数年的时间里,团队采用“新思路、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等方法,设计制造出10余种样枪、样弹,先后生产样枪300余支,消耗弹药200余万发,终于取得突破,定型成了191型步枪,其精度显著提高,可靠性和寿命也大幅提高,按照现有资料似乎还解决了极端射击时不稳定的问题QBZ-191自动步枪QBZ-191的数据暂时不明,资料有限只能合理蒙了以下数据相关内容仅为推断其枪管可能有着320mm的短步枪(SBR)版本和370mm的标准版,以及精准射手步枪,也可能有着较长较重枪管的版本,但是似乎不是标准的重枪管,此外191枪族并没见到轻机枪或班用机枪的版本这种武器使用的应该是全新研制的5.8x42mm DBP191弹,部分资料显示这种弹的弹壳底火发射药都改了...不过我寻思DBP10已经是博克塞底火了,改回伯丹???我觉得更可能是改了底火药或密封漆等,此外弹头是否有其它特别的改动暂时不知道我觉得大概率这个就是弹药箱了,是网图,也不敢肯定压弹,某节目,懂?QBZ-191应该是和QBZ-95通用弹匣的,这在2020年5月17日公开的图片中有所体现装着95弹匣的QBZ-191此外,轻兵器还公开了一种半透明的聚合物弹匣,这有助于士兵检查剩余弹药(参考资料有误,实际上应该是幸存者工作室做的模型)装着假子弹的聚合物弹匣聚合物弹匣的出现还是很早的,不过近年才火起来,2013年时HK推出了用于AR步枪的聚合物STANAG弹匣,然后透明弹匣就起飞了,而我相信各位更熟悉的是P90的透明弹匣...介绍某Rush B神器与5.7x28mm枪弹,浅谈PDW这一“全新”概念的发展透明弹匣方便看剩余弹药,这就是P90的弹匣当然,现在新枪的资料还是没有多少,详解暂时还做不了,不过我现在已经可以预见评论区的内容了说起来,日本好像整了个20式步枪求三连!求转发!求关注!想要讨论可以加群:①群:1018585195②群:684889886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武器

科普

国庆

阅兵

军事

阅兵式

弹药

新枪

分享到:

投诉或建议评论目录------

03式自动步枪(2003年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自动步枪)_百度百科

动步枪(2003年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自动步枪)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03式自动步枪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03式自动步枪播报讨论上传视频2003年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自动步枪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03式自动步枪(英文:Type 03 Assault rifle,中国代号:QBZ-03式自动步枪)是2003年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自动步枪,该枪于2003年12月设计定型。该枪自动步枪机匣内装有较长的自动机导轨,增加了自动机后坐缓冲器,采用了恒温模锻的上下铝制机匣,上机匣可直接安装光学瞄准镜。下机匣及后罩等零件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及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左、右护板,握把及枪托采用了强度高、耐高温的工程塑料,中空部分装附件筒。中文名03式自动步枪外文名Type 03 Assault rifle前型/级87式自动步枪研制时间1996~2003年定型时间2003年12月枪械类型自动步枪中国代号QBZ-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所属国家中国目录1发展沿革▪研制背景▪研制历程2常见类型发展沿革播报编辑研制背景QBZ-03式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是部队装备最基本、最广泛的武器。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多样化、突击性的需求,满足部队各兵种全天候作战需要,对自动步枪的结构型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中国在研制5.8毫米枪族总的战术技术要求中,就明确提出了班用枪族应包括无托型自动步枪、折叠托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等。1997年以来,无托步枪、短自动步枪都已相继问世。折叠托自动步枪经过7年的研制,也于2003年12月设计定型,被正式命名为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其优良的战术性能已达到了世界同类武器的水平,成为部队一支更趋完善的作战武器。03式自动步枪作为95式班用枪族的最后一名成员,在最初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将其与95式自动步枪的通用放在了首位。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发现:95式自动步枪的结构不适合于传统的有托枪,在保证关键部件通用性的前提下,将无法达到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因而,设计师最终放弃了通用的想法,设计出了一支全新的折叠托步枪—03式自动步枪。研制历程03式自动步枪(18张)0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研制的一种小口径步枪。在出现03式步枪的原型枪以后,不少人对中国军队目标武器的选择展开了又一次激烈的讨论。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这两支步枪同台竞技,分别交予不同军种使用。95式自动步枪作为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制式步枪;而03式步枪作为陆军和武警部队的制式步枪。由此可预料81式自动步枪将被加速取代。03式自动步枪是在《兵器知识》2004年11期首次公开的。根据文章介绍,该枪于2003年12月设计定型。关于无托和有托的选择其实早在1989年决定设计新型小口径步枪时,就已经有传统结构和无托结构两个方案。无托方案即95式自动步枪。虽然该枪早已定型,但由于本身的一些缺点,比如瞄准基线过高过短;以及抛弹窗离眼部过近,导致产生的烟火影响射击,加上有意见认为应该为部队提供两种方案进行选择,所以有托方案的研制也一直在进行。与此同时,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95式的结构不能照搬到传统结构的步枪上,于是关于两枪关键部件互相通用的要求遭到了放弃,研发部门转而寻求设计一种新枪。因此,尽管在半公布状态时该新枪仍被被称为95A,但实际上其结构已大不相同,就连枪机也完全不能互换。所以这种有托方案最终定型时采用了“03”这个名称。关于该枪性能并没有详细的资料。据说该枪的其中一个缺点就是机匣的工艺性差,而这个问题在试产中也得到了证实。关于该枪的争议基本上属于“有托与无托之争”,然而这个问题国内外专家争论了到21世纪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尽管03式自动步枪与95式自动步枪、95B式5.8毫米短自动步枪同属5.8毫米口径系列枪械,但从主要运动部件的通用性和结构来讲,它并不能称作95式枪族的一员。除去弹匣和枪弹与95式枪族通用外,03式步枪称得上是一支全新的突击步枪。常见类型播报编辑QBZ-03:基本型号。QBZ-03升级型:升级的战术衍生型,2014年反恐展览以上首度亮相。QBZ-03卡宾枪型:紧凑衍生型,缩短到730毫米(枪托伸展)和500毫米(枪托缩折)。QBZ03外贸衍生品EM3513型5.6mm半自动卡宾枪(3张)EM3513:半自动出口型,发射5.56×45毫米北约口径制式步枪子弹和供弹方式为北约标准化弹匣。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China Introduces Next-Gen QBZ-191 Assault Rifle

China Introduces Next-Gen QBZ-191 Assault RifleHomePartnerships and SponsorshipsAboutSubmit an Op-EdWork With UsContact UsNewsletterSidebarRSSTwitterFacebookMenuNewsLatestEditor’s picksFeatured storiesPoliticsBusiness & TechnologyWar & ConflictRegionsAfricaAmericasAsia PacificEuropeMiddle EastBusiness & TechnologyCommentary

Search forChina's Xi has stated that the PLA must become a “world-class” fighting force by 2049. Photo: Photo: Dale De La Rey/AFPHome/Asia Pacific/China Introduces Next-Gen QBZ-191 Assault RifleArmsAsia PacificChina Introduces Next-Gen QBZ-191 Assault Rifle

Joe SaballaOctober 19, 20211 minute read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Reddit

WhatsApp

Telegram

Share via Email

Print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NORINCO) officially unveiled the country’s next-generation QBZ-191 assault rifle during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Aviation and Aerospace Exhibi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Though the public caught a first glimpse of the weapon at a military parade in Beijing, guests at the international aerospace trade show could see the rifle up close and handle it.According to 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the QBZ-191 5.8mm rifle has received positive feedback from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soldiers and officials.QBZ-191 Features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NORINCO, the QBZ-191 rifle features a traditional layout, including a magazine in front of the pistol grip. It is visually similar to the US AR-15 and M16 rifles, as well as European assault rifles.The QBZ-191 generally uses standard 5.8x42mm caliber rounds. However, the developer said a new round will be used to hit targets at medium and long range.The infantry version of the weapon will feature a 14.5-inch barrel with an effective range of 300 meters, while the marksman version can hit targets at 400 meters. Both versions have a rate of fire of 750 rounds per minute.“Now, the 191 series rifles have been used by the PLA in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s within the country’s territory and have performed very well,” the developer said, as quoted by The National Interest. “Very soon the PLA and the armed police force will be fully armed with these new rifles.”The QBZ-191 assault rifle will reportedly replace the QBZ-95-1 Bullpup in service since 1997.TagsChina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eapons

Joe SaballaOctober 19, 20211 minute read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Reddit

WhatsApp

Telegram

Share via Email

Print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Reddit

Pocket

WhatsApp

Telegram

Viber

Share via Email

PrintSubscribe to our mailing list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Related ArticlesTaiwan Developing Vehicle-Mounted 50kW Laser WeaponMarch 6, 2024US Unveils Strategy to Counter China’s Maritime Area Denial CapabilityMarch 5, 2024China Boosts Defense Spending as Regional Disputes Heat UpMarch 5, 2024US Army Deploys Stryker-Mounted Laser Weapons to Middle EastMarch 4, 2024US Army Tests Next-Gen Squad Weapon in Extreme ColdMarch 4, 2024Sweden Tests New SSV 24 Firearms in KarlsborgMarch 4, 2024Elbit Subsidiary to Supply Hostile Fire Detection Systems to US ArmyMarch 1, 2024US Navy Seeks Cheaper Air-Launched Stand-Off MissileMarch 1, 2024Germany Buys Boxer-Mounted Skyranger 30 Air Defense TurretsFebruary 28, 2024UK to Replenish Ukraine’s Artillery AmmunitionFebruary 28, 2024Trends Shaping the Defense WorldJOIN 100,000+ FOR DEFENSE NEWS, TRENDS & INSIGHTS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Latest postsAmericasUS Navy Receives Stealth Sub Detector SonarMarch 6, 2024Third Abrams Loss Near Avdiivka in a Week Fuels Russian PropagandaMarch 6, 2024Rheinmetall to Supply NATO Member With $326M in Rocket AmmoMarch 6, 2024Boeing to Produce Comms Satellite for US Space ForceMarch 6, 2024Singapore Army Braces for Hi-Tech Urban Warfare TrainingMarch 6, 2024Follow @defensepostNewsletterJOIN 100,000+FOR DEFENSE NEWS, TRENDS & INSIGHTS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Latest postsUS Navy Receives Stealth Sub Detector SonarThird Abrams Loss Near Avdiivka in a Week Fuels Russian PropagandaRheinmetall to Supply NATO Member With $326M in Rocket AmmoBoeing to Produce Comms Satellite for US Space ForceSingapore Army Braces for Hi-Tech Urban Warfare TrainingSubmit an Op-EdThe Defense Post aims to publish a wide range of high-quality opinion and analysis from a diverse array of people – do you want to send us yours?Click here to submit an Op-EdTweets by DefensePost Follow @defensepostFacebookTwitterRSSLooking for more?China (825)

drones (1429)

featured (1735)

government contracts (578)

Islamic State (895)

Israel (699)

NATO (628)

Russia (2331)

Syria (850)

technology (892)

Turkey (645)

Ukraine (1857)

United States (2029)

US (625)

US Air Force (601)

US Army (831)

US Navy (659)

War (660)© Copyright 2017-2024 The Defense PostHomeLatest postsCommentaryWar & ConflictAfricaAmericasAsia PacificEuropeMiddle EastBusiness & TechnologyContact UsSubmit an Op-EdPrivacy PolicyFacebookTwitterRSS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Reddit

WhatsApp

TelegramBack to top buttonCloseFacebookTwitterRSSSearch for:

Recent PostsUS Navy Receives Stealth Sub Detector SonarMarch 6, 2024Third Abrams Loss Near Avdiivka in a Week Fuels Russian PropagandaMarch 6, 2024Rheinmetall to Supply NATO Member With $326M in Rocket AmmoMarch 6, 2024Boeing to Produce Comms Satellite for US Space ForceMarch 6, 2024Singapore Army Braces for Hi-Tech Urban Warfare TrainingMarch 6, 2024Russia Keeping Top Weapons Out of Ukraine to Avoid Reputation Damage: ReportsMarch 6, 2024Taiwan Developing Vehicle-Mounted 50kW Laser WeaponMarch 6, 2024Nexter Offers Latest VBCI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to QatarMarch 6, 2024QinetiQ to Deliver Digital, IT Services for UK MoD in $1.5B DealMarch 6, 2024Saab Signs $1.2-Billion Carl Gustaf Order With PolandMarch 6, 202

QBZ-95: An Overview of China’s Indigenous Assault Rifle - Spec Ops Magazine

QBZ-95: An Overview of China’s Indigenous Assault Rifle - Spec Ops Magazine

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Menu

Units

Missions

Weapons

Vehicles

Aircraft

Other

QBZ-95: An Overview of China’s Indigenous Assault Rifle

Eric Sof

April 13, 2023

Two PLAGF soldiers with their QBZ-95s march through mountainous terrain, during Elbrus 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hoto: Wiki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firearms development over the years, and the QBZ-95 or Type 95 assault rifle is a testament to this fact. It is a modern weapon family that utilizes indigenous Chinese ammunition to replace the aging Type 81. Elite units of the PLA initially adopted the QBZ-95, but it eventually became the standard-issue infantry rifle for the Chinese army, armed police, and law enforcement forc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overview of the QBZ-95, covering its design, features,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Contents

hide

1

Design and Features

2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3

Variants

3.1

QBZ-95-1

3.2

QBZ-95B

3.3

QJB-95

3.4

QBZ-97

3.5

QJB-97

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Design and Features

The QBZ-95 is an entirely new and indigenous design that does not resemble any previous Chinese or foreign designs. It is a gas-operated, selective-fire assault rifle with a bullpup layout, where the action and magazine are behind the trigger group. This layout offers a shorter overall length, improved maneuverability, and better weight distribution, making it suitable for urban combat and other close-quarters operations.

QBZ-95, also known as Type 95 assault rifle (Photo: XY)

The QBZ-95 is chambered for the DBP-87 5.8×42 mm ammunition, developed in the late 1980s to replace the Soviet 7.62×39 mm ammunition in Chinese service. This ammunition is lighter, has improved ballistics, and is similar in concept to the standard NATO 5.56×45 mm and Soviet 5.45×39 mm intermediate ammunition. It was designed to be a one-cartridge solution for assault rifles, 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s, and light machine guns. According to Chinese sources, the 5.8×42 mm ammunition is superior to the 5.56×45 mm and 5.45×39 mm ammunition.

The QBZ-95 family includes the QBZ-95 assault rifle, QJB-95 squad automatic weapon, QJY-88 general-purpose machine gun, and QBU-88 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 All these weapons share the same action and bullpup layout, with a polymer housing. However, they cannot be converted from one configuration to another.

The QBZ-95 features a combined safety and fire mode selector switch behind the magazine on the left, which is somewhat awkward. It can produce single shots, three-round bursts, or fully automatic fire. The weapon incorporates some features to reduce recoil, which is claimed to be low.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General Peter Pace USMC shakes hands with a Chinese tank crew member who holds a QBZ-95 assault rifle (Photo: Wiki)

The QBZ-95 uses box-shaped polymer magazines that can hold 30 rounds, and two magazines can be clamped together using a special clamp for faster reloading. An integral carrying handle comes with a built-in rear sight base that is of the open type and has a sighting range of 500 m. The carrying handle has quick-release mounting points for various sights or night vision scopes, including the IQ5118 1x magnification thermal sight. The effective range of fire is about 400 m against a point target and 600 m against an area target.

The QBZ-95 assault rifle is compatible with a QLG-91B 35 mm under-barrel grenade launcher, similar in concept to the US M203, or a newer and more compact QLG-10 35 mm grenade launcher inspired by the Russian GP-30. The weapon can also launch DQJ-03 40 mm rifle grenades and mount a knife-bayonet.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Although the QBZ-95 had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being a modern weapon with high accuracy, it had limited ergonomics and some other limitations. As a result, the Chinese military decided to adopt the QBZ-03 assault rifle, which had a conventional layout. This rifle, however, was not a direct replacement for the QBZ-95 and was only used by border guard units and law enforcement forces in China.

Despite this, in 2014, the Chinese military launched a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a new weapon to replace the QBZ-95, which had been in service for some time. The military decided to move away from the bullpup layout that was previously used and instead opted for a conventional layout. The resulting weapon was named QBZ-191 and was adopted in 2019.

The QBZ-191, chambered for different ammunition than the QBZ-95, strongly resembles the US Bushmaster ACR modular assault rifle, although it has undergone several modifications. China’s adoption of the QBZ-191 means it is one of the last nations to abandon assault rifles with a bullpup layout. The QBZ-191 was adopted alongside a new family of infantry weapons to replace the entire QBZ-95 family in service.

Variants

QBZ-95-1

The QBZ-95-1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QBZ-95, featuring a heavier and longer barrel, a redesigned muzzle brake, and a relocated fire mode selector. This weapon was designed to handle the new DBP-10 “heavy” ammunition, providing superior ballistics range and armor penetration. The QBZ-95 could previously use the DBP-88 “heavy” round of the QJB-95 light machine gun, which caused excessive wear and tear to the barrel and action. The new DBP-10 round is compatible with the improved QBZ-95-1 assault rifle and the QJB-95 light machine gun. The Chinese army has fielded a small number of these improved assault rifles for trials and evaluation, and they are currently in service alongside the original QBZ-95 assault rifles.

QBZ-95B

The QBZ-95B carbine is a shorter and lighter version of the assault rifle used by the Chinese Navy. However, its short barrel is incompatible with a bayonet or under-barrel grenade launcher. The QBZ-95B-1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QBZ-95B with ergonomic enhancements, similar to the QBZ-95-1 full-size assault rifle.

Chinese Navy sailor holding a QBZ-95B short-barrel carbine during a VBSS exercise at RIMPAC (Photo: Wiki)

QJB-95

The QJB-95 light machine gun is fitted with a bipod and a heavier barrel and typically uses 75-round drum-type magazines. It initially used the DBP-88 “heavy” machine gun ammunition, but the new DBP-10 “heavy” round is now compatible with the QJB-95 light machine gun and the improved QBZ-95-1 assault rifle. The QJB-95-1 is an improved light machine gun with ergonomic enhancements.

QBZ-97

The QBZ-97 is an export version of the QBZ-95, chambered for the 5.56×45 mm standard NATO ammunition and compatible with standard NATO (M16-type) magazines. It is similar to the QBZ-95 internally and has been exported to several countries, including Cambodia, the Philippines, and Sudan. The QBZ-97A is another export variant with a three-round burst mode and a different pistol grip. The QBZ-97B is a shorter carbine version, chambered for the 5.56×45 mm NATO ammunition, intended for the export market. The NQZ-03B is a semi-automatic civilian version.

QJB-97

The QJB-97 is a light machine gun developed for export, also chambered for 5.56×45 mm ammunition. Finally, the MA-1 Mk.3 is Myanmar’s clone of the QBZ-97, with some local modifications, and was adopted by the Myanmar Army around 2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Country of origin:ChinaManufacturer:NorincoEntered service:Mid 1990sCaliber:5.8 x 42 mmWeight (empty):3.4 kgLength:760 mmBarrel length:520 mmMuzzle velocity:930 m/sCyclic rate of fire:650 rpmPractical rate of fire:40 – 100 rpmMagazine capacity:30 roundsSighting range:500 mMid-1990s~ 400 m

Tags

China, QBZ-95, Type 95

Related Post

Sturmgewehr 44: A predecessor of the modern assault rifles

October 25, 2023

SIG MCX: A High-Performance Firearm for Military and Civilian Use

April 1, 2023

Kel-Tec RDB: The Ambidextrous Bullpup Rifle

March 18, 2023

Valmet M82: A rare bullpup assault rifle from the past century

February 22, 2023

M16: A Timeless Symbol of American Military Excellence

February 9, 2023

Leave a Comment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Δ

Featured Post

PPK-20: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ityaz SMG

Al-Yassin 105: A heavily modified anti-tank round based on RPG-2 and RPG-7 design

Sturmgewehr 44: A predecessor of the modern assault rifles

Popular Post

Ranking the Top Tier: The 2022 List of Elite US Special Forces

US Army Special Forces (SF): De Oppresso Liber

The SEAL Structure: A Review of the Ranking System Within the Navy SEALs

Military expressions and terms used in the US Military

ImpressumGlossaryMarketingPrivacy PolicyContact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 2024 special-ops.org

CloseUnits

Missions

Weapons

Vehicles

Aircraft

Other

Spec Ops Magazine

Dover

[email protected]

081805422671

Search for: